深山待凤鸣


□ 林永芳

这是一个独特的初秋。前所未有的炎热,更兼久旱少雨,不是盛夏,胜似盛夏。南国何处觅清凉?唯有遁入山中去。辛丑年最后一个黄金周将尽之际,三五友人,一叶扁舟,横渡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卦坑段,直奔凤凰岛。

此地位于大山深处,与周边的村庄不仅隔着层峦叠嶂,隔着漫长曲折陡峭的山路,而且辗转下到谷底之后还得提前联系岛主派渡船来接,才能穿越湖面,抵达对岸。遥想当年,卦坑曾经盛极一时,一度吸引了远近游客驾车翻山越岭前来泛舟、赏景,带孩子捞鱼、烧烤,还曾有人在水上搭起木屋,供游客欢聚宴饮。可后来,为了避免污染这片清清水域,这些设施都被拆除了,此地重归寂静,唯剩风声与鸟语共鸣,绿水和青天同碧。

管家老钟将小船系好,领着大家沿山涧步行三四里。林荫蔽日,蝉鸣声声,涧边的米蕉已结出一串串拇指粗细的果实。拾级而上,忽听头顶有人招呼。抬头看去,原来是岛主在半山腰一座吊脚楼式的亭子里等着呢。

一盏清茶,一盘花生,人坐亭中,四周藤蔓与树木交错环绕,其中尤为醒目的是许多枫树,白色树干颀长挺拔,高耸入云。风吹树叶,飒飒有声。俯瞰对面,三五十只鸡在山坡散落逡巡,捉虫刨食,羽毛黄灿灿,宛若碧草丛中盛开的金花。放眼亭外,秋千、吊床、栅栏、木屋,还有一座柴火灶,状若大茶壶,“壶嘴”便是它的烟囱。管家夫妇在生火炖鸡,炊烟从“壶嘴”升腾而去,顿时想起儿时老家的那排瓦屋,那缕炊烟,恍惚间不知今夕何夕。

习习清风,岛主边斟茶边叙述,口才极佳,语速很快,与他那一袭纯白中式服饰所透露的慢生活气息恰好形成鲜明对比。

“我在这里做深山野养鸡产业已经11年了,十年磨一剑。”他说,当年,他原本在深圳做IT,可互联网变化太快,好不容易开发出的东西,老担心转眼就被淘汰了。就在此时,妻子怀孕需要补充营养,找遍市场,买不到优质的家养鸡。回老家花2000元买了10只土鸡,带到深圳只剩2只。蓦然回首,何不告别IT,转向深山?“从最‘洋’到最‘土’,我一定要把它做到极致!”就这样,两家农业企业诞生了:一家是家庭农场,在远离尘嚣的凤凰岛,负责提供货源;一家是有机农业公司,在车水马龙的深圳,负责营销。

客人问:成本多少?流程怎样?标准如何?岛主如数家珍:低密度,小聚落,野养,让它们在吃不完的野果野草和虫子之间自由徜徉,自然生长;除了土鸡土鸭,还养蜂,还经营本地手工粽子、自制姜糖,中山的月光饼、雪片糕,下坝的糕点等等。产品专供北上广深高端客户、私家厨房,供不应求。

谈笑间,已有书友慨然挥毫,“归园田居”“云深山静”……随着视频号的直播,赢得一片点赞。

天蓝如镜,云白胜雪,艳阳下登舟归去,思绪犹在水波中荡漾不息。

我曾在“花果之乡”东留聆听淳朴聪敏的野生花卉富贵籽产业领头人讲述自己和同道们如何驯化、栽培、闯市场、办协会,在闽赣两省传授技术,直至占据全国90%的富贵籽市场份额;也曾在边城下坝看“仙草大王”们怎样穿梭闽粤,成为“王老吉”“加多宝”们的最大原料基地……听众生故事,览人间百态,让我一次次感慨万千。

深山未必真有统摄百鸟的凤凰,却有这样一个个勤于创业、勇于进取的奋斗者,用自己的百折不挠,共同谱写出一曲《百舸争流千帆竞》,在群山深处久久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