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林晚秋


吴俊杰 画

□ 王继峰

几条平行铁轨侧倚宽厚的青山,静卧于辽阔的天地间,似乎在沉睡,又似乎在深思。它们在前后方不远处转一个弯,向两端无尽延伸,连接过去,通向未来。时已晚秋,苍茫的大地凉风四起,寒气顺着铁道两端迅速朝小站汇聚,向我们袭来。

这是个名噪一时的明星小站——龙岩市铁山镇的苹林站。上个世纪,一部反映改革开放后各行业新面貌的电影《四等小站》风靡全国。电影以80年代初的晚秋为背景,讲述四等小站枫亭站的繁荣景象。苹林站是枫亭站的原型,也是电影拍摄的取景点,影片中的画面是它当年的真实写照。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苹林站都是铁山镇的骄傲。

我们找到站长,向他了解小站的历史。2001年前,龙岩的铁路只有鹰厦线,而苹林站是外地入闽的第一站。它是龙岩的小巧名片,是外人了解闽西的重要窗口。苹林站将一批批怀揣梦想的闽西人送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又将一群群对这片红土地充满好奇的远方客人迎进来。那时客运货运合一,有多少特产和货物从苹林站到达全国各地,又有多少物资通过它源源不断地向闽西输送。小站每天旅客熙来攘往,货物堆满仓。

时代迅速发展,新旧事物更替的间隔越来越短。随着运输行业的大提速,动车时代悄然降临,全国许多小站黯然转身,退出客运舞台。2018年1月19日,苹林站以西十余公里处的龙岩站,上千名工人同时作业,只用8个半小时就完成新老站房的线路转场大施工。一夜之间,龙岩站的地位大大跃升,而苹林站的命运轨道却发生了巨大转折。苹林站的客运业务取消,只办理列车会让业务。从此再也没有旅客在这里上车,也没有火车在这里停靠,车站由熙攘变冷清,过去的繁华永远定格在影片中。

天空飘着细雨,站长深情讲述小站的今昔。他缓慢的语调和细雨一起,轻轻地飘洒在这片寂静的土地上。对于小站现在的落寞,他还是很失落。现在他只能在《四等小站》的影片中寻找昔日的繁华,但看到电影的结局,却会徒增伤感。因为电影的最后,枫亭站从四等站升格为三等站,而现实中的苹林站却从四等站降为五等站。

空旷的小站很安静,站长的声音在大山间轻飏,沿着铁轨缓缓向远方传播。站长向我们介绍,这里是副食店,这里是站台,这里是售票处……售票处是一间约三十平方米的平房,门窗紧闭,斑驳的砖块上长满岁月的痕迹,镌刻着乘客的音容笑貌。门口有四株南洋杉,在秋风中苍劲。南洋杉是常青树,它们枝繁叶茂,斜立着朝铁轨张开怀抱,时刻满怀热情,真诚欢迎旅客,可惜每天都等个空。南洋杉青翠的枝叶掩映着几个朱红大字:苹林站。苹林,凉风起于青苹之末;枫亭,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两个美丽的名字都是秋的代名词,让我从中加倍感受到晚秋的苍凉。站长讲解完毕,我再次打量这个小站。天地寂寥,山野宁静,秋虫寒鸟的声音听起来格外响亮。铁道旁的草早已枯黄,将秋的颜色尽情展现出来。几片落叶在斜风细雨中翻腾,学着火车的姿势驰骋,奔向远方……

离开苹林时,我不胜感慨:“这个车站真萧条,待了这么久,一部火车都没看到。”我启动小车,刚开十几米,只听喀嚓喀嚓的声响,一列绿皮火车驶向小站。我停下车,只见火车从远处呼啸而来。它一路欢歌,将漫天的寒冷和雨雾驱散,将人们的失落带走,从小站的过去驶向龙岩的未来。现在虽是晚秋,但往前开,必定会冲破冬天;再往前开,迟早会到达春天。

看着火车,我的感慨化为泰然。社会在发展,推陈出新永不停止,许多事物都将成为过往。苹林昔日的繁华在历史书页中留下光彩的一笔,苹林今天的落寞必会成就另一处的辉煌。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苹林站完成自己应尽的职责,现在选择安详退出,让位给其他车站。正像一个做过巨大贡献的老人,现在卸下双肩的重任,把世界交给年轻人。我们无须遗憾,也无须失落,因为这是一件非常慎重、非常自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