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秋


□ 李永炀

小城安详,安详得气定神闲,一切都如正常呼吸,吐故纳新而已,没有人惊扰。一切波澜不惊,无梦无新闻。

下午四点一刻,接友人电话,“踏秋去?”内心大喜,今日天高云淡,可谓郊游吉时。

虽是小城,因课业负担,疏于亲近乡郊,友人说一地点是观景路廊桥,盘桓几分钟才想到最佳路线,主意一定,立即风驰电掣直奔郊外目的地。

几位友人先到,有侧卧、有凝神、有二郎腿。背影是一休闲族,舒展腰肢,手臂轻摆,曼妙的身姿立于古色古香的廊桥尽头。

放眼四周,田畴交错,衰草与菜畦比美,小河与方塘齐明。桥下小河里的白鸭从容地游着,仿佛怕惊扰了小城的宁静。是的,万物皆有灵,安详的小城就适合从容淡定的生活,不急不躁,一切来得恰好。过往锻炼的行人,天空中娴静的白云都在证明这一点。

我亦然,到郊外是欣喜的,可我没有放纵激情,而是放慢脚步,让心与自然来个真诚的约会。

阡陌纵横,小路独自逶迤远走,水圳两旁的水草、芦荟丰茂得抢眼,清代乐钧《咏白丁香花》词里写到:“莺燕丁宁久,莫轻启,葳蕤金锁”。水草芦荟忘记了秋天,葳蕤成春天的景色,这金锁难道不是心境在开启吗?难怪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秋天是多情的,鬼针草也不例外,多情到放胆,见一友人风姿绰约,紧衣宽裤,笑语盈盈,为深秋的田野增添靓丽的风采,竟然直扑而上,爱你没商量。

这下可急坏了她身边的男友,男友可真是羡慕嫉妒恨,赶快温柔地支走鬼针草。看着这一对情侣,我更加明白了不羡鸳鸯不羡仙。只要心态年轻,春不老,秋亦不老!

秋收完的稻茬,倔强挺立于田野,新苗又从中长出,伴着鸟鸣与泥土的芬芳诗意的招摇。

田埂上与老农擦肩,他步履轻松,矫健而灵活,古铜色的脸满是皱纹,写满自适与怡然,这个时候,他的劳作是喜悦的,心意如同秋意般豁达与旷远。

欧阳修的《秋声赋》,充满肃杀与悲凉,而这里的秋风秋景秋语却可以让你真正理解陶渊明,理解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理解他的《归去来兮辞》。

草堆、茅丛、田舍在空旷中突兀,与农夫构成一幅秋韵图,最美的是池塘边的一块碧绿的菜畦,如一弯新月,让你忍不住流连再流连。

友人见那嫩生生的菜,养眼、舒心,迈不开步伐,钟爱到极致,赞不绝口。原来把一个禁锢于办公室内的人放归田野,可以对日常随时可见的小白菜变得如此痴情。众笑,我却理解,那是对自然的艳羡,是对勃发生机的喜爱,是对生命的礼赞。

远处,泉水叮咚,寻声而去,是个可以卧草看闲云,枕石听流水的地方,很想多走一会儿,无奈天色已晚,与众约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