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
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440.3,比上年增长35.3%。“结果表明,2020年,尽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逆势快速增长,经济展现出良好的韧性活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闾海琪说。
网络经济指数增长最快,对总指数增长贡献最大
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简称“三新”)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指标体系,反映经济新动能发展的趋势和进程,包括网络经济指数、经济活力指数、创新驱动指数、知识能力指数、转型升级指数五大分类指标。
根据“三新”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本次测算对原有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完善。根据最新指标体系,2015—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19.6、146.9、191.2、257.9、325.5和440.3,分别比上年增长19.6%、22.8%、30.2%、34.9%、26.2%和35.3%。2020年各项分类指数均有提升,其中网络经济指数为1323.6,比上年增长54.8%,对总指数增长贡献率为81.7%。网络经济指数增长最快,对总指数增长贡献最大。
“去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约17.08%,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研究组织处处长龙海波说。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培育壮大新动能提供坚实保障
2020年,创新驱动指数为239.1,比上年增长18.1%,增速仅次于网络经济指数。
“我国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涌现出一批新成果,为培育壮大新动能提供坚实保障。”闾海琪说。
2020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为2.4%,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每万名R&D人员专利授权数达到4639件,比上年大幅增长34.6%,是2014年的2.1倍;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282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1%,技术要素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龙海波表示,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这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复工复产,又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实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我国经济结构能保持持续优化。”
创新能力提升,离不开创新人才集聚。大力发挥人力人才资源优势,持续强化创新人才培养,我国知识能力建设不断推进。2020年,知识能力指数为163.7,比上年增长10.0%。
市场活力不断激发,经济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2020年,经济活力指数为324.1,指数值仅次于网络经济,比上年增长17.4%。
2020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数量2502万户,比2019年净增124.6万户,增长5.2%。闾海琪介绍,去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443.7亿美元,增长4.5%;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28亿美元,增长9.5%,体现出我国市场的强大活力与吸引力。
闾海琪分析,各级政府着力推进职能转变,监管方式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促使创业创新蓬勃发展,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增强了经济发展韧性。
五个指标中,转型升级指数为150.7,增长3.6%。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1.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2014年提高4.1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占比持续提升。2020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4.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产业呈现集群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态势。
“从长期看,提升知识能力指数和转型升级指数,是提升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这两个维度未来发展潜力很大,需久久为功。”龙海波说。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