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红色记忆

图为湖雷会议地址庆兴寺。
□ 赖鞍山
故乡的记忆,有许多许多。
有连绵起伏、层峦叠翠的崇山峻岭,有方方圆圆、造型独特的客家土楼,有清澈甘甜的山泉,有丝丝缕缕飘舞升腾的炊烟……
但让我最难忘的,这里是红军的故乡,在这里曾演绎了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流传着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记得我1972年冬参军时,父亲对我说:“我们家从红军时代开始,两代军人,到了你和你哥哥(1969年春当兵),也就是第三代军人了。”入伍一年后,我光荣地加入共产党组织。
打那以后,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我在部队努力学政治、学军事;在地方努力工作,逐步成长为国有大型企业的领导干部,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还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父亲和我双双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我每次回到家乡,沿着祖辈、父辈曾经英勇战斗烙下足迹的山间小道行走,耳畔仿佛听到“山头鼓角相闻”的号声。我驻足在“石城坑烈士碑”前,家乡的老一辈如数家珍,向我叙说一桩桩红色故事,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奔腾。
我的家乡在龙岩市永定区湖雷镇高石村,坐落在海拔1206米的天子岽北麓的崇山峻岭中,也属金丰大山的范畴。辖有高地、石城坑、坪里和山礤头四个自然村,这些村落都是为革命作出贡献的革命基点村。
听老一辈说,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高石村的热血青年踊跃投身革命。1925年9月,石城坑的赖秋实、赖玉珊参加了彭湃主持的第五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12月,回到湖雷从事农运工作,播撒革命火种。1926年夏,参与组建中共永定支部。1928年10月,成立中共石城坑支部。
1928年6月,山礤头的赖德基、赖文喜和石城坑的赖祖庸等投身革命,参加了张鼎丞等领导的“永定暴动”,后加入红十二军。
1929年,我的四叔公赖焕荣、五叔公赖焕游(曾担任闽西苏维埃政府巡视员)均加入红十二军,后均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在1937年的一次国民党军队和反动民团进山“围剿”红军和游击队时,我的三叔公赖焕茂拒绝为敌人带路搜山,被活活用枪托撞击身亡。
这四个自然村是当年朱毛红军和地方游击队活动的主要基地,许多人当红军、当游击队员、当苏维埃干部。像我家山礤头自然村,可以说,几乎是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高石村的革命群众红心向党,铁骨铮铮,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全村牺牲11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有52人评为革命烈士,有28人被评为“五老”人员。
父亲和小伯父也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跟随大部队,见证了1949年9月1日龙岩城的解放。
湖雷人民革命热潮风起云涌、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的画面,一次次在我的眼前浮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6年夏天,厦大囊萤楼的星火点亮了永定湖雷上南村的“万源楼”。阮山等人在这里秘密举行会议,正式宣告成立中共永定支部(后称上湖支部)。这是闽西的第一个党组织,也是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她标志着永定革命有了自己的领导核心,党领导永定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28年6月29日,阮山率部在湖雷上南打响了威震八闽的永定暴动第一枪,建立了福建最早的一支红军部队,拉开了福建总暴动的序幕,开创了福建土地革命的新纪元。1929年10月,永定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湖雷召开,阮山当选为永定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1929年5月23日,一代伟人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率领红军攻克龙岩城。次日,进驻永定湖雷。5月28日,在湖雷墟坝召开万人大会,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在会上号召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当日下午,红四军在湖雷庆兴寺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即中共历史上提及的“湖雷会议”。这次会议见证了毛泽东在大是大非原则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远见卓识。湖雷会议是上杭白砂(早康)会议、连城新泉整训和上杭古田会议的前奏,它孕育了古田会议决议的诞生。
1934年10月,从汀江到湘江,从松毛岭到雪山草地,有不少湖雷籍红军战士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打遵义城、攻打娄山关、四渡赤水,留下了张云龙顽强不屈、英勇杀敌的身影;湘江战役、遵义战斗和四渡赤水土城战斗,闪耀着张宜步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的英姿。
2018年8月,我和单位的老同志一同前往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934年10月,闽西籍红军参加长征的总人数,大约2.6万人。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闽西籍红军只剩下2000余人。有两万多闽西儿女在长征途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500米就有一位闽西籍战士倒下。”讲解员充满崇敬、饱含深情的解说,让我们每位参观者心灵震撼。博物馆内,张云龙、阙忠一、陈忠梅、熊兆仁、张宜步等5位湖雷籍开国将星,熠熠生辉。
在湖雷狮子堂村,有一位永定著名的“革命老妈妈”,她就是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司令员、开国少将刘永生尊称为“张姆”的张长英。我在1967年到狮子堂村的堂姑家做客,第一次见到这位饱经风霜、身板硬朗、面容泛光、满头银丝、在餐桌上端起一碗米酒一饮而尽的老人(那时她已是72岁),才知道她是我堂姑的婆婆。听说她是个传奇人物,也就自然地和堂姑丈拉开了话闸子,聊起了她母亲的传奇故事:
张长英参加了1929年打土豪、分田地革命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经历了三年游击战争,机智勇敢地为游击队送米、送菜、送情报、送信件,隐藏负伤养病的革命战士,为党的秘密会议站岗放哨,掩护游击队干部安全转移等,一直坚持到革命胜利。1957年,她光荣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妇女代表大会。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这是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1926年建立党支部,到1949年解放,湖雷人民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前赴后继、坚贞不屈、英勇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卓著功勋,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由原福州军区副政委、开国少将王直题序的《湖雷狂飙》一书记载:永定县坚持革命斗争直至解放的革命基点村266个,湖雷占46个;永定县为革命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在册记录的)4587人,湖雷占673人;全县“五老”人员(指失散老红军、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区乡干部)2893人,湖雷占353人。
这一串串鲜红的数据,不仅记录了老区人民顽强斗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更是深深地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如今,家乡人民发扬“干革命走前头,搞建设争上游”的闽西老区精神,意气风发、昂首阔步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继续书写“风展红旗如画”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