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飘香胡辣汤

□ 吴志发 文/图
每一份浓浓的乡愁都饱含着对家乡美食的眷恋与渴望,镌刻在舌尖上、流淌在骨子里的味道,是一辈子也无法忘怀的香甜与梦幻;家乡的美食,恰如家乡的山山水水,早已在心里生根发芽,走得越远,越是魂牵梦绕。
胡辣汤是家乡连城县宣和乡的一道著名民间小吃,若是本地人,老少妇孺,定有所耳闻,甚至只要听到“胡辣汤”三个字,口水不禁悄悄打转。
初中时期,每每经过宣和墟市的曹氏摊位,忍不住会偷看几眼大缸里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可是我不能停下脚步去吃一碗,只能从心底里想象它的味道。那时,我的裤兜里根本没钱。最富有的季节,顶多一周仅一元钱,而这一元钱,足够在校园里买多次猪血汤。说来也巧,这两位曹氏兄弟是我二嫂的父亲和叔叔呢。
父亲随手拈来煮的胡辣汤,与集市上的口感几乎没有差别,味道上完全能以假乱真。每次回老家,都会提前预约,叫父亲煮胡辣汤,一入家门,立即痛痛快快、舒舒服服地饱餐一顿。在父母眼里,我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而我恰恰非常乐意当个“老顽童”。若兄弟姐妹们想吃传统美味,譬如,米冻、捆粄、七层糕、粄子、涮酒等等,他们总是有求必应,并乐此不疲,似乎为孩子们的喜好而忙碌,正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
顾名思义,胡辣汤的主要特点是“糊”和“辣”,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黏稠,香味扑鼻。主料:瘦肉、细米粉、芋粉;调料:生姜汁、辣椒汁、米醋、青葱、胡椒粉。少了胡椒粉,吃不出那种特有的味道。具体做法:把水加热,放入适量细米粉,然后加入用芋粉拌好的瘦肉团,也可放入少许茴香,15分钟左右即可出锅。通常会放入本地的一种香草,干湿皆可,客家话叫“荜菝”,也可加入用水浸泡过并碾碎的豆豉汁,用来调色和增加香味。
装碗之后,依个人喜好,放些调料,搅拌均匀即可入口。胡辣汤老少皆宜,务必趁热吃,酸酸辣辣,越热越舒服,越辣越带劲。不用说炎炎夏日,哪怕严冬季节,也能吃出一把热汗。我喜欢重口味,生姜汁、辣椒汁、米醋、青葱、胡椒粉等每种调料缺一不可。
胡辣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汤,它是稀和稠的综合体,故而可当饭吃。但是,太稀就没了质量,太稠又达不到汤的目的,所以,把握汤水和米粉的用量至关重要。通常肉粉团下锅之后,要再加入适量的芋粉水调配稠度,切不可直接倒入芋粉,否则瞬间会产生许多未熟透的白色小颗粒。
米粉以连城宣和当地细粉最佳,久煮不烂。细粉下锅前,可用剪刀把它剪成1-2厘米,或者下锅数分钟后再用锅铲切断,整体上米粉越短越好,否则,细长的米粉无法制成汤样。拌瘦肉的粉,地瓜粉、蕉芋粉、木薯粉皆可,以地瓜粉最常见。
据了解,胡辣汤也叫糊辣汤,宋朝期间起源于河南中部地区,这正好侧面印证了我们是从中原一带迁徙过来的客家人。
宣和胡辣汤,四季飘香,它和宣和米冻一样,品尝的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家乡小吃,更是一种记忆、一种思念、一种情怀。不管身处何方,哪怕漂洋过海,家乡的味道,已刻骨铭心烙印在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