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石下盂三公宫

图为雁石下盂村三公宫。
□ 林永川 文/图
新罗区雁石镇下盂村有座三公宫,后背苍松密林,左右两棵盘根错节的伞形榕树像金刚一般守护,遥望前方有一奇特的梯形山,视野宽阔,绿树成荫,实为一块风水宝地。三公宫门前有一楹联,曰:
山环水抱神圣地,
三公显赫佑黎民。
三公宫又称凤凰宫,始建于明朝末年,宫中供奉一公、二公、三公和神皇大帝、财神爷、民主公王等多座神明。1958年建设漳龙铁路时被拆迁,1978年在穷阿头重建,投资20多万元。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20平方米。主宫呈敞口式,水泥红砖结构,歇山顶琉璃瓦屋面,正脊中心竖一镇宫宝塔,两端鸱吻双龙相向,各条垂脊火焰纹翘角。
宫前增设三方通透亭台,也为歇山顶琉璃瓦屋面,由四根水泥柱支撑,亭台之正脊中心竖一宝塔,两端鸱吻双龙相向,前置两条垂脊中间各竖一凤凰和火焰纹翘角,尽显龙凤呈祥,美轮美奂。
宫之右侧为三间厢房。左侧为一闭合式厅堂,又称凤显宫,宫中供奉观音、龙王公、龙王妈等多座神明。厅堂为砖木结构,悬山顶屋面,进得大门,为一下厅,继而天井,右隔墙设一厅。上厅,左右各一厢房,布局紧凑适用。
厅堂左边则是颇大的戏台,依地势再往左,是福德土地公庵,虽小却不缺其位。
近查核《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六十第13页载:三公,不知其姓名,里居兄弟三人,得导引修炼之方,又善八门遁法,尝有寇至,将乡人御之,草木皆兵,贼遂败走,后结庐于节惠里山中,人觅之,黄雾四塞,不知其处,里人祀之,名其山,曰将山。
又据明嘉靖三十七年《龙岩县志》封域志第一·山川第70页载:将山,县东五十里,两峰极峻,俗传有仙人尸解于此。
再据民国九年《龙岩县志》卷四·山川志第38页和民国三十四年《龙岩县志》卷之三·地理志(下)第42页载:蕉山之脉,经龙硿隔东趋为海坑峰,由此分布于苏坂乡间……是为岩平之界山。山麓即龙川、藿溪二水所会也……
因此,宫中供奉的三公神明,非地名资料所载的开凿九龙江航道的刘氏三公。而是当地民间所指的在将山修炼成仙、为民除害的“三公佛祖”,民间信众每年秋冬季节,均前往蕉山“三公尖”割火,以表感恩,顶礼膜拜,祈求护佑四方黎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此乃为当地世传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