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水塘的传说


□ 范晓莲

长汀县童坊镇肖岭村有一座石上山,海拔1263米。山上竹木蓊郁,山花烂漫,四季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山顶有一个池塘,塘水清澈见底,当地人把它叫作“仙水塘”。

传说,很久以前,肖岭村的村口有户人家,生了个儿子,取名秋福。父母盼他有出息,勒紧裤腰带供他上了几年私塾。后来,父亲因病辞世,他也就辍学了。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在他15岁那年,母亲也积劳成疾,卧床不起。秋福小小年纪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照料母亲、下地垦荒、上山砍柴……每天从早忙到晚。

一日,有个游方郎中途经肖岭村,因饥渴,在秋福家歇脚。秋福心地善良,虽然家中只有粗茶淡饭,却是热情相待。郎中感动之余,给他母亲开了个药方,并告诉他,必须用高山顶上的仙水煎药,他母亲的病方可痊愈。

于是,秋福天天背着竹篓、竹筒,把村子里的山几乎爬了个遍,好不容易凑齐了药方上的草药,却并未找到什么仙水,心中焦虑。这天,他来到石上山寻找仙水。这座山离他家比较远,又特别高,所以他之前从未来过。

时值盛夏,天气炎热,秋福没爬多久便满头大汗。他停下脚步,用衣襟擦了擦汗。正在这时,忽然有个绿色的身影一闪而过。起初,他还以为自己眼花了,也没太在意,又继续往山腰爬去。没想到,过了一会儿,耳畔居然传来一阵悦耳的歌声。那歌声宛若天籁,听得人耳朵都要酥了。

秋福好奇心起,便在四周寻觅起来。突然,他看见一个窈窕女子,正在一根粗藤绕成的天然“秋千”上荡来荡去,那美妙的歌声就是出自她之口。她身着绿色裙裳,秀发及腰,身姿若柳,衣袂飘飘。

正在这时,那位女子蓦地回过头来,只见她大约十七八岁,面容姣好,眼中似有水波流动。秋福不禁看呆了!他忍不住问道:“你是谁家的姐姐?我怎么没见过你?”

那位女子并未回答,而是起身就走。秋福情不自禁地挪动脚步,跟随她前行。女子定是察觉到了,突然加快脚步,秋福也连忙加紧追去。女子走得急了,一不小心,一只绣鞋掉了下来,落在下方的荆棘丛中。她似乎有点着慌了,顾不上捡绣鞋,而是腾空而起,向山顶飞去。秋福一怔,这位姐姐,莫非是仙女?他按捺不住强烈的好奇心,手脚并用向上攀登。

这山又高又陡,秋福爬了将近半个时辰,才终于来到山顶。他只觉得眼前一亮,山上的林木格外葱郁,山花丛丛簇簇,娇艳动人。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如此峻拔的高山之上,竟然还有一个状如弦月的池塘。塘水不深,清凌凌的,倒映着周围的山峰和树木。阳光洒在水面上,泛着粼粼的金光。眼前的景色,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儿!

此时,那位女子正坐在岸边,手中把玩着一只飞天金蟾,足尖则伸入水中,调皮地拨动着,水面漾起层层涟漪。

秋福看得出神,呐呐地问道:“姐姐,你是谁?”

女子许是看出秋福憨厚,倒也不再回避。她莞尔一笑,说道:“如果我说我是仙女,你信吗?”

秋福愣愣地看着她,点了点头。

女子转移了话题:“我问你,为何来此?”

“家母久病不起,郎中说要找高山上的仙水熬药,我找遍了周围所有的山都没找到,所以今天来这里碰碰运气。”

“原来如此!看来你是个孝子!”

“为人子,理当如此!”

女子似是被他的话打动了。她随手把金蟾放在一旁,立起身来,说道:“我是天宫的三仙女。这里是我在凡间的休憩之地,每月我会来此一次。这口塘是我点化而成,已有灵气。你取些水回去熬药,你母亲的病自会痊愈。”

秋福一听,不禁喜出望外:“谢谢三仙女姐姐!”他急忙取下身上的竹筒,盛了满满一筒。三仙女挥挥手让他回去。秋福只好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回到家,秋福把竹筒里的水倒出来煎药。这次煎的药不同寻常,汤汁清澈,还带着淡淡的清香。母亲喝了药汤后,果然精神大为好转,当天便下了床。秋福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想着,明日一定要将这喜讯告知三仙女姐姐。

第二天,秋福起了个大早,给母亲做好饭后,便出发去石上山。不料,当他兴冲冲地爬上山顶时,却找遍四周也没见到三仙女。塘水依旧,只是近旁多了一块外形像飞天金蟾的大石头,好似一个护湖卫士。他只好失望地下了山。途中,他想起昨天三仙女掉了只绣鞋在荆棘丛中,便想去捡起来,带回家留作纪念。不料,当他找到昨天那个地方时,却发现荆棘丛已经消失了,凭空冒出一块鞋型的大石头来。

秋福回到村里,左邻右舍得知他的母亲病愈,纷纷前来探询。石上山的塘水能治病,这个消息也迅速传开了。从此,人们就把它称为“仙水塘”。

仙水塘年年岁岁涌泉出水,为村民祛病除疫,护佑村民世代安康。人们为纪念三仙女的功德,在离仙水塘三四百米处建了一座“仙姐庵”,平日常到这里焚香祈愿。如今,仙姐庵虽已不存,仅剩庵基,但仙水塘的优美风光和美丽传说,仍吸引着远近的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