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雪,落漳溪


□徐维群 文/图

这个春天,我与花儿深度相逢,李花如玉似珠满枝头,桃花红透春色浓,可最后我醉于梨花,漳溪的梨花。我信了,南国有雪,雪即梨白,飞于山谷,飞入眼帘,飞进我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漳溪的梨花盛世繁华般向我们涌来,美到无法呼吸。

漳溪最美在坑头。阙书记我的邻居,市税务局干部,在永定湖山乡杨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热心乡村振兴事业,一说到湖山的民情风俗和红色文化就滔滔不绝,带我们多次到坑头调研。坑头村村口郁郁葱葱古树参天,每片叶子吸满了阳光,是“闽西十大风水林”之一,我每次至此都会驻足流连,仿佛听见青苔老石在叙述村里代代相传的故事,听见了老树深沉而悠长的呼吸,感慨祖辈的智慧,为子孙选取这么美的地方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坑头最靓丽的景色是春天。每年春日二月,坑头村梨花开满山坡屋后田头地尾,仿佛走进世外桃源花间天堂。我们从村口走进就如穿过花市,沿着小河是丛林般的梨树,一路惊喜拍个不停时,伙伴们却在前头喊,“快来快来,这里更美。”入村后我已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梨花掩映,溪水潺潺,白鸭静歇,新房林立,小山村静美闲适。屋角的梨花露出白牙朝你笑,小溪对岸的梯田里一阵铃声传来,带着铃铛的几头黄牛在阳光下信步吃草,好似主人般自在。

坑头村民都姓黄,大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辛勤耕耘。正遇几个在梨树下劳作除草的村民,老朋友村支书黄书记冲他们喊,“这么勤劳没出正月就干上活了,人勤春方早,富会来啊!”黄书记夫妇在外经商致富后又回家安居乐业,丈夫当村支书带领村民发展乡村事业,妻子小李开了个幼儿园当园长,她面容姣好,热情好客,也似梨花般贤淑美好。能干的主妇中午拿出自制的梨子酒让我们喝,久不喝酒的我也忍不住喝上了一小杯,酒味甘甜略带酸爽,她说七斤梨才能出一斤酒,喝上一小杯算吃了好几个梨咧。樟溪的梨我们称“棠梨子”,个小赤黄,七八月可采摘,可以煮了吃,可以浸泡吃,永定客家人喜欢酸爽可口的“浸水梨",市面上常有卖,已是客家特色食品了。哦,还可以做酒,我们参观了他们的酒坊还有喜庆精美的包装盒,真好,梨花美且造福乡民。梨花季时漳溪举办“梨花节”,车满人多,已是小有名气的盛景,今年疫情防控没能举办。遇着刚上任的湖山乡简书记来村里查看春节防火工作,他对村干部说多听听专家意见哦,怎么把这乡村旅游做得更好。我和黄书记说起古石古路古树注意保护好的事情,旅游要发展生态,保护是要义,多年走乡村,总为发展与保护的平衡问题感觉心焦。

午后茶过,黄书记说可以去对面山上看梨花,整个山坡都美美滴。说几年前一个广东朋友梨花季来到山村住他家,晚上入住没注意,早上开窗说,哇,你们这也会下雪呀,仔细看原来是梨花如雪。进村后梨花韵味虽已满心,此时又期待一场盛装入眼的梨花雪。沿着石坂山路大片古意十足的梨花树,枝繁叶茂,梨花在蓝天下更加娇艳,好似走进童话世界,任梨雪纷飞中纵横泛滥的美感,我却没有用很惊叹的声音呐喊了,静静地欣赏这片人间仙境。三五好友穿于梨花丛林,一起感念生活美好,感恩大地造物,知足感愉悦感满满的,梨花片片在春风吹拂下落,想象着梨满树的丰收景致,相约采梨时我们再来。从梨花山坡下来,日落时分,阳光正好,村庄如一幅山水画呈现眼前,天蓝坡黄,水绿梨白,我们陶醉了,忘归了。

忽然想起前年秋日来湖山到过的老虎石村采摘过梨,山脚下一处李姓人家宽敞的房子,此时一定梨花掩映奇美无比吧,忍不住又驱车前往。家里主人老李先生在,他已79岁了,热情地引我们上楼,楼房装饰一新,五个儿子,一楼公共使用,二楼三楼一家一梯一套间,有平和土楼风格。湖山与漳州平和县交界,曾属平和管辖,说往前三十几里可到广东大埔。老李先生拿出李氏族谱,说自己从上杭源头李火德公算起是二十八代,湖坑迁湖山算起是十八代,儿子们都在外打工,孙辈在乡里读书,他给我们说这些时脸上洋溢着自豪自足。楼后是青山,门前梨花怒放,远眺满山梁白雪飞舞,花落无尘,万物无声。是啊,富裕了就能自信自足,咱们山乡百姓也如这些朵朵梨花,小而美,从容淡定,尽享平和快乐的生活。

我们怀着梨花盛大美、山乡人情美的双重惊艳,对万物和生活的感恩心,踏上了归途,下一个春天,我们在漳溪梨花树下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