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年初三,拜年去
□曹秀芹
往年一般都是年初二回娘家拜年的,今年例外,年初三回娘家拜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觉到,纵是岁月改变了容貌,固守不变的依然是那份对家的眷恋和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娘在哪儿,家就在哪儿,有娘在,家就在!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当你独闯天下身心疲惫时,你回家叫一声“娘”,厨房里面有一声“哎”的应答,当你累的时候,永远有一个宁静的港湾等你回归,那便是家,娘在那里为你守候的家。
尽管母亲已经离开我们数十年了,但每年正月回娘家我都异常激动,因为父亲日渐年迈,父母是见一次少一次的。父亲年岁已高,姐妹回门往年都是父亲早早就操持好一桌饭菜,让我们一到家就能品上美味佳肴。今年由小弟掌厨,尽管饭菜可口,但我们姐妹也有了些许的不安:毕竟,父亲不再像以前那样手脚灵活了,我那又当爹又当娘的父亲一年比一年老了!
今天在父亲家吃完午饭后,我和父亲及弟弟、妹妹、妹夫还有夫君、女儿、侄女、弟媳一行又驱车往罗坊坪上赶,因为我的母舅,我母亲唯一的同胞弟弟从龙岩市区的家回到家乡过年,我的两个小表弟都在龙岩买房,母舅、舅妈长年住在龙岩,到年底才回来打扫卫生。前几年表弟出资在坪上建了新楼房,平日里房子都是闲置的,只有到了年底,母舅、舅妈才提早回来,为的是一家人回家过年,团团圆圆,这应该就是“落叶归根,饮水思源”吧!不管一年在外奔波多么劳碌,春节都要“回家”,血脉因此传承,亲情因此维系。
坪上是我母亲的出生地,母亲三岁抱回宣和,在她的外婆、外公家养大。但自我记事起,父母每年都会带我们去坪上拜年。以前没有公路,我们都要翻山越岭走40里山路,从培田往上走,经过紫林村、大水坑、富地岭、富地村,再经过鸡公石、鸡母石,翻过弯弯曲曲的山道才可以看见坪上的屋脊,那貌似龙脊一样连绵起伏的山峰,走到外婆家时双脚都直哆嗦了,这就是我童年去外婆家拜年的记忆。那时,母亲告诉我,以后会修罗(坊)宣(和)公路,以后到外婆家就不用步行走山路了。印象中的罗宣公路修了一年又一年,以至于母亲没有走过罗宣公路就离开了我们,这也是我此生的一个遗憾。
坪上是个开门见山的小村庄。都说坪上的风水好,一个小小的村庄出了那么多人才。我那抱养来的大舅,儿子在文亨建过房子,在外面生活了20多年后,弥留之际却要求让他回到坪上安息。坪上的地形与江西婺源的篁岭相似,也像布达拉宫,美其名曰“挂在梯田上的村庄”。坪上挺有意思,左边居住邱姓人家,右边居住罗姓人家,中间一条小道自上而下一分为二成为分水岭。历史上邱罗两姓虽有竞争,但也通婚联姻。一个村庄两个姓氏得以繁衍生息,荣辱并存,此间除了种族的冲击和碰撞外,想必还有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共识吧?不然一个藏于深山的村庄何以生存和发展?如今坪上村在石壁山上安装了风力发电架,一座座风车迎着朝阳悠悠旋转,一座座梯田在山冈上熠熠生辉,坪上村成为连城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和一个美丽蓝本。
此时,我想起了童年曾在这里寄居的时光,想起了这个穷山村的变化,心里竟有满满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