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过大年
□丘富开
我对过年有着不一样的情愫,重温过去的艰难岁月,寻觅尘封已久的难忘画面。打开记忆的闸门,拾起老旧的皇历,任思绪随风飘飞,情不能已。
最难忘的是儿时过年的情景。我们难忘过年张灯结彩的艳丽,鞭炮齐鸣的脆响,“三牲”齐备的丰盛,唇齿留香的满足。我生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还极其匮乏。扯布要布票,购粮要粮票,买肉要肉票。我们盼望过年,就像盼望久旱之甘霖,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我们才能尝到肉味的浓香,穿上崭新的衣裳,拥有欢天喜地的嘚瑟。
1975年,我刚好10岁,正读小学三年级。春节临近,生产队长看到完成了公社分配的“支前猪”任务,队里还剩一头200来斤的猪,就决定把那头猪杀了,好分给大家过年。大家自然高兴得没法形容。我们家分到8斤肉,父亲计划妥帖:1斤当天吃,3斤油炸,2斤过年吃,2斤做回锅肉留着招待客人。
眨眼到了过年那天,我们小孩子兴高采烈地看大人杀鸡,帮大人跑腿拿东西,帮大人擦洗桌凳,忙得不亦乐乎。下午时分,我们几个小伙伴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我们追追赶赶,东躲西藏,快活得像小鸟一样。夕阳西沉,夜幕降临,我准备回家时,那个“假敌人”发现了我。他一边喊着“抓特务”的话,一边向我冲过来。我本能地向家里冲去,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我刚冲到家门口时,正撞上了端着一盘猪肉的姐姐。姐姐猝不及防,一个趔趄,险些摔倒,顿时听得“啪”的一声,一盘猪肉倒进了门前的臭水沟里。姐姐气冲冲地骂道:“你为什么撞我?现在猪肉都被你倒掉了,看大人怎么收拾你!”看到眼前的情景,我一下子愣住了,傻傻地站在那里,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继而“哇”地痛哭起来。
果然不出所料,听到响声的父亲连忙出门,一看,脸色别提有多难看!他知道都是我闯的祸,走到我身边,厉声呵斥道:“成天只会东奔西跑,追赶打闹,真是个没用的东西!真是气死我了!”说完,一个响亮的巴掌就打在我的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疼。我发出杀猪般的嗷叫。父亲听了,更是火冒三丈,吼道:“再哭,我打死你!你这个败家子。”接着又举起了那只粗壮的手掌,幸亏被及时跑过来的母亲拦住了。母亲对父亲说:“猪肉都倒掉了,你就是打死他也没用。不如我去再煮一盘吧!”父亲余怒未消,喊道:“煮什么煮?倒掉了就不要吃猪肉了!那些剩下的不要留下待客吗?”就这样,我们过了一个没有猪肉上桌的年,一个没有欢声笑语的年。我满怀愧疚坐在母亲身边,一边抽泣着,一边吃着母亲挟来的鸡肉,竟感觉不到一丁点的肉香。
寒冬过尽春风暖,苦尽甘来幸福偎。
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大江南北,人民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过年的菜品已由“三牲”三盘变成数十盘,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应有尽有。白斩鸡、红烧肉、狮子头、黄焖兔、炖老鸭、白灼虾、蒸鲈鱼、素菜、甜点,名目繁多,堆盘满桌。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的乡亲,开始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听广播、看春晚、看视频、玩微信、刷抖音、度假游,成为过年的新时尚。
时光穿梭,岁月如歌。50多年过去了,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我们依然秉承着古老的过年习俗——披红挂绿,张灯结彩,迎神打醮,敬奉祖先,庆祝团圆等,表达我们不忘祖德,祈盼神明庇佑,战胜自然灾害的精神寄托。
看着如今过年的热闹喜庆气氛,我不由得想起孔尚任的“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的诗句来。那种今非昔比的巨变,那种国家强大的自豪,那种日子红火的兴奋,那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正如新年之朝阳在心中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