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小区


□郭明杰

腊月二十,笔者冒着凛冽的寒风,乘坐11路公交车,到了“社兴站”后,根据当地群众指引,顺着逶迤小巷七拐八弯,信步300米左右,一边询问,一边寻觅,终于找到了“新罗区教师新村”。

往前几步,约有七、八十辆小车,有条不紊,停放在自己的位置上。小区里的道路,油光发亮。不远处,有一座占地约120平方米的两层教师活动室大楼。室内设有按摩床和按摩椅、跑步机、阅览室和图书室……室外小广场还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在“活动室”的对面,还建了一座长20米、宽4米的长方形凉亭。小区里的花草,繁花似锦,梅花、紫荆花、三角梅,姹紫嫣红,含苞绽放;楼宇间的小树长势良好,处处绿意葱葱。树绿花美,缀成葳蕤多情,惹人欣喜。

忆往事,确有一段坎坷的历史。1990年代末,为了解决中小学离退休教师“老有所住,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问题,龙岩市新罗区建立“教师新村示范区”,以新罗区小洋村“宝泰”和东城的“社兴”两地作为建立教师新村的示范点。“社兴教师新村”就是其中的一个。三年内共建筑八幢7层步梯大楼,一共192套,每套85平方米左右,提供给远离城区5公里以外的且家中无宅、无地的中、小学离退休高级教师居住。所有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来自雁石、苏坂、白沙、岩山等地有名望的老师,让他们颐养天年。

初始,大家喜笑颜开,心花怒放。为了大家的安全,新罗区还先后派了两位老师专门负责管理。但到了要收取物业费时就出现了问题。每户每平方米收取0.45元,85平方米就要38元左右,有些人嫌太贵。其实,除了买扫帚、畚斗、公摊水、电,雇请保洁员工资等开销外,也就所剩无几。久而久之,有些人不交,有些人缓交。两位教师申请调动,回归从教。后来,又有一家物业公司进驻仅半年也亏本一万多元,不辞而别。

顿时,美丽新村变成无人管理的烂摊子,有的毁园挖地种地瓜、蔬菜;有的养鸡、养鸭,烟蒂、纸屑乱丢,水沟无人冲洗,许多教师忧心忡忡,担心长此以往,真不堪设想。

面对现实,看在眼里,痛在心上。2号楼一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卢开北老师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担当物业管理工作。他每天夙兴夜寐,扫地、拔草,冲洗水沟,忙个不停,每户每月只向业主收取10元,全年120元,除了雇车运垃圾,买扫帚、拖把,购买消毒水等开支外,也无所盈余。但他无怨无悔,默默地为大家效劳,一干就是七年。

卢老师的一举一动,感动了全体离、退休老师,也感动了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最后委托新罗区东城街道东风社区负责管理,如老路面与绿化改造,休闲与运动设施改造,屋面与楼梯改造等。群众捐款与政府补贴相结合,两年内把“教师新村”打造为“有温度的教师新村”,让大家在温馨、美丽的凉亭里休闲、聊天、说时事、话古今,唱歌、跳舞、潇洒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