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集聚创新要素,促进科技资源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为企业创新发展铺路搭桥


□记者 罗玉文

1月28日,清晨的阳光铺洒大地,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负责人苏海彬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联系科技专员、走访企业、了解诉求……他共征集福建勘察测绘大队等近20家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技术需求。接下来,苏海彬和团队将对这些技术需求进行归纳整理,并在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上进行发布,为企业寻找技术解决方案。

由市科技局主办、市科技开发与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承办的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自2020年运营以来,通过培育、涵养、凝聚、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积极促进科技资源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打通科技政策落实、成果转移等的“最后一公里”。

“红娘”牵线搭桥

为增强企业服务科技创新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畅通产学研合作通道,市科技局通过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建立科技专员机制。

科技专员是技术经纪人的“种子选手”,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科技管理部门的主要联络人。

位于长汀稀土工业园区的鸣友新材料公司,主要用稀土新材料生产热转印碳带,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子、信息、航空等行业。之前,公司在耐酒精油墨、蜡和树脂的嫁接等技术研发上遇到了“拦路虎”。

“希望有专家能够通过严格物理化学测试、环境模拟测试等,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公司科技专员何丽娟密切关注这一事项进展。她通过龙岩市、长汀县政府的相关公告,得知厦门大学将组织专家走访长汀,便多渠道了解相关信息,并将企业的需求提交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平台的协调下,企业成功对接厦大团队,推动产学研顺利展开。

去年,平台共认定329名市科技专员,举办11场覆盖全市的宣讲培训会,为科技专员队伍提供专业知识、技能指导。这些科技专员持续为企业推送最新科技成果、专家资源、活动课程、科技政策、技术资讯等。“点对点”式的服务,促进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的有效对接。

针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科技合作渠道不畅、技术交易风险高、成本大等问题,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还为龙岩企业提供技术转移全流程公益服务。

福建龙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植物类中草药精深加工的科技型研发公司,为验证“超微粉碎制备的姜粉”在胃肠保护领域的作用,该公司与上海大学药学院进行科研合作,并于去年7月1日以1000万元获得该技术成果的专利转让。

在这次技术转让过程中,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和帮助,让该公司科技专员、总经理万晓兰感激不已。“合同怎么签订?如何认定……当时我们是两眼一抹黑,没有方向,平台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万晓兰说,该项专利潜力巨大,对日后的融资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技术转让对公司影响重大。

企业精准“淘宝”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自运营以来,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多渠道整合科技成果、专家人才、高校院所、技术需求等科技资源,加强资源有效供给。目前,平台汇聚科技成果50904项、技术专家2332位、科研院所132所。

如此之多的科技资源,宛若一个巨大的宝库,为助力企业科技创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2020年,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大件垃圾破碎车,为提高车辆的智能化水平,该公司计划在车上增加一套智能化系统,实现自动识别、抓取、分拣大件垃圾。同年11月初,公司科技专员钱聪通过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布这一技术需求。

让钱聪感到意外的是,平台上很快就有了回应。11月底,华侨大学一项目研究组与该公司取得联系,并表示希望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目前,该项目研究组的团队正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并与龙马环卫保持密切联系。

2020年平台咨询总数达1714次,征集企业技术难题需求137条,累计开展6场技术专家诊断活动,推动优质高校资源走向企业,实现前沿技术、先进成果供给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为我市企业创新发展铺路搭桥。

推动协同发展,拓宽技术转移通道。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还主动服务“山海协作”和“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技术转移行动,加强龙岩科技要素的汇聚,实现科技入岩常态化。大力承接我市产业技术转移,促进区域内先进科技成果向区域外转移转化。目前平台服务企业880家、供需对接1291次、签约项目26项、签约金额2337.5万元,其中山海合作项目9项,合作金额5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