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汉剧《百里奚认妻》分析


□ 涂玉寿

闽西汉剧(原称“乱弹”“外江戏”)是流行于福建西(南)部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西皮、二黄声腔流入闽西(南)后,结合闽西(南)本地方言,汲取闽西(南)民间艺术营养,在闽西(南)逐步衍化、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百里奚认妻》就是其中经典传统剧目。

该剧目剧情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虞国人百里奚外出求仕,历尽三十余载的坎坷,终在秦国官居宰相。但因不知妻儿下落,而又日夜思念闷闷不乐。一日,家院引来一位卖唱妇人到相府为其弹唱解闷。想不到这妇人竟是自己日夜思念的结发妻子杜氏,百里奚虽已官居宰相,尽享荣华富贵却不忘糟糠之妻,下堂与妻相认团聚。体现了“富贵不忘糟糠妻”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该剧以唱功为主,其优美的唱腔几乎涵盖了“二黄声腔”(老生、青衣行当)的各种板式,并兼有昆曲小调,是“板腔体”与“曲牌体”完美结合的典范。除唱腔外,《百里奚认妻》的人物形象塑造也非常典型。

《百里奚认妻》将百里奚塑造成了一个功成名就、忠厚善良、不忘初心、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老生形象,其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种种苦难后,终于出人头地。将杜氏塑造成一个穷愁潦倒的洗衣老妇,很好地诠释了“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诗句。

表演技巧在人物塑造中的应用

(一)唱腔与念白

在戏曲表演中,“唱”是指唱腔,“念”指的是表演内容中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念白与戏曲中唱的部分相互配合与补充,使观众更明了戏曲表演所要表达的人物形象与情感,从而使观众对戏曲表演内容有更为深刻的感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百里奚认妻》的唱腔和念白都非常考究。杜氏词道:“百里奚呀,五羊皮(别忘你曾是乞食者、奴隶),离别时吃了我做的鸡,取下门门当柴烧。今日官贵忘了妻呀,忘了妻!”琴声悠扬悦耳,歌声委婉动听,引人内室,互诉衷肠。

(二)程式技巧的化用

戏曲程式是戏曲演员在进行表演过程中,利用行为、身段等对古代、现代生活的任务行动的高度概括。这种程式表现贯穿于唱、做、念、打的表演中,同时也会渗透在剧本的设定内容中。戏曲表演者需要根据扮演的人物形象、性格、情境以及自己的扮相、身材、嗓音等,结合自身对剧情的理解,最终将表演呈现在舞台上。《百里奚认妻》在“杜氏与百里奚相认”的过程中,杜氏将“手、眼、神、法、步”等都发挥到了极致,她想通过一系列举动来勾起百里奚对自己年轻时候的回忆,于是一边弹琴,一边唱念,缠绵悱恻,委婉动人。杜氏扮演了一个坚韧、果敢、聪慧的女子形象,聚集了许多女性的优点,从而让观众可以更加认可这一“青衣”形象。

对人物塑造的思考

(一)挖掘人物内涵

戏曲人物的成功塑造,离不开人物内涵的挖掘。每个戏曲演员在拿到剧本后,都需要对剧本进行仔细研读,琢磨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根据这些特点来创造动作、神态、讲话的节奏等,使得自己的表演贴近人物的实际情况。《百里奚认妻》中,人物的台词都是预先设定好的,但唱腔、念白等都需要演员再创作。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点,演员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来选择性标记出属于自己的台词,厘清人物关系和剧情走向,明确自身在剧目中的作用,从而采取一定的戏曲表现形式来优化自己的表演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人物内涵的挖掘至关重要的,通过重点突出人物特征及性格特点,运用精湛的台词功底和演技将活灵活现的人物呈现在观众面前。此外,潜台词是可以帮助演员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依据,每个演员都需要重点关注潜台词,通过推测隐藏在台词中的“言外之意”或“未尽之言”。 (二)化用行当身段

行当是戏曲剧本与舞台上塑造人物的独特的造型语言。按照人物的性别、年龄、性格、身份,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是戏曲程式化的表现之一。在塑造人物方面,并非一个行当运用一套程式,一套程式展现一种人物性格,而是运用一套程式展现万千性格。行当虽然为人物形象的塑造设定了规范,但这些规范多为外显性的特征,人物的具体性格特征还需要通过刻画人物心理、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借助景与物展现。百里奚、杜氏,因身份不同、经历各异,每个人的性格也各有特点。在身段方面,百里奚的身段显得老态,杜氏的身段也显得较为单薄,这些都突出了其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等。

(三)赋予人物丰富情感

戏曲在塑造人物的手法上一定程度受中国传统抒情诗的影响,即借客观景物来抒发人物的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在此分为借景与借物两种方法,借景即借景抒情,在戏曲舞台上多为虚景,是人物心中之景;借物乃是利用与人物相关的实物来传递情感。中国戏曲艺术在舞台空间表演中讲究含蓄之美,讲求以人物之口来描述环境,进而渲染氛围,刻画人物心理,展现人物内心情感,实现主观情感与客观环境的统一。在《百里奚认妻》中,杜氏的台词让我们看到了百里奚年轻时候的窘迫情景,这种情景不是通过舞台布景来体现的,而是通过杜氏的唱腔来体现,让观众可以看到对比,从而体会出百里奚的心情。当时的环境描写映衬出两人欢喜浪漫的内心世界,也与之前的久久不能见面的悲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戏曲舞台上的借景抒情又不同于抒情诗,它必须要求写景、抒情、叙事三者相结合,所写之景不仅要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还需要具有动作性,以此推动情节的发展,而抒情诗多为借助外部景物抒发情感。因此,戏曲不是孤立地借景抒情,而需要与叙事相融合。在抒情的过程中,演员的动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些景物都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而存在的,不然脱离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显得无足轻重。

戏曲演员要想塑造人物、把握人物性格,就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内容入手,不断学习积累,在学习中既要学习戏曲表演的不同形式,还要揣摩不同的人物特征和性格特点,同时还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将人物立体化、形象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表演水平,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才能够更好地发扬与传承我国优秀的戏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