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冬至节习俗


□ 陈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人的解释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是冬季的大节日,也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又有称“冬年”。这时节,天气寒冷,早晨有霜,地面结冰是正常现象,在从前,本地就有“无霜不冬年”的谚语。

冬至虽也称“节”,但过这个节各地在形式上存在着差异。我的老家,过冬至节无须杀鸡宰鸭、操办酒席,但必须准备好两项食品,即“粿包”(龙岩话叫“粿勾”)与“冬年圆”。

粿包,是“冬年”必不可少的食品。冬至来临之际,龙岩(新罗)以及漳平的部分地区,都要备好粿包。于是祖母就会认真做好准备,选好糯米和粳米,并把它们加工成粉。粿包的皮通常是由糯米粉和粳米粉按1:1混合后加水,或加上艾草(或鼠曲草、苎叶)反复搓糅成筋道的粉团,捏成手掌般大小,摊平包入内馅,似“金元宝”,又似放大的“饺子”,或称为“粿饺”,加了“草”的或称为“草包粿”,还因为是专门为冬至节而制作的或又称为“冬至包”。其外表为白色或是草绿色。

其形似“金元宝”,象征着吉祥如意、财富、荣华富贵,寓意招财进宝,正所谓“金银财宝进家门,福禄寿喜万万年”;里内加馅,也是让人们把各种吉利的菜肴作馅包进去,以寄托人们对美好的祈望。如,祖母会用冬笋或萝卜为主,将其切丝剁碎,加入肉丁、香菇、虾仁等炒熟做馅的,以冬笋(金黄色)和萝卜(银白色)的色泽称之为“包金”或“包银”,寓“金银满贯”,表示多金多银,生活富足、美好;若是包以炒熟的花生米为主,加上虾仁、肉丁、香菇馅,则表示“高升发财”。造型美观、味道咸香的粿包,不但让自家人食用,也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戚、朋友,以表达祝福之意。

“冬年圆”,也是冬至日早上必备的食品。那天早上,祖母会早早地用糯米粉制成丸子,煮熟加上红糖,就成了甜甜的“冬年圆”;若是将香菇、肉丁、虾仁与丸子一起煮,加盐,就成了咸香的“冬年圆”了。吃冬年圆时,大人会口中念叨“吃了冬年圆,赚好过年钱”的乡谚,意在提醒大家冬至到了,年关将至,新年就在眼前,在离过年不长的时间里,必须抓紧赚好“过年钱”,只有赚了钱,过年的花费,包括采办各种货物,如买布料、办年货等支出才会从容,新年时节,全家老少才有新衣裳和美味佳肴,春节期间就能衣食无忧,欢欢喜喜、快快乐乐。若不发奋努力赚钱,过年所需要的各种费用将无着落,过这样的年肯定是十分困难、“年关”必是难过。因此吃“冬年圆”还有激励人们勤劳致富、努力赚钱的寓意。

过完“冬年”,天气更加寒冷、天寒地冻,山区和高海拔地区会出现雪花飘飘的天气,于是就有了“无雪不过年”的说法。

冬至是农历的重要节气,“冬年”是传统的节日。过冬年、做粿包、吃冬年圆这些老传统、老习俗,寓意美好、温暖人心,值得人们回味、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