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屋岭无蚊之谜


□ 范晓莲

长汀县丁屋岭,是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客家山寨。

这里地处高山,林木茂密,山清水秀,空气鲜甜,静美如画。虽历经800年风雨,至今仍保留原始村落形态。丁屋岭最神奇之处,是全村没有一只蚊子。这里和其他村庄一样,养猪、养牛、养鸡鸭,随处可见水塘、积水,却为何无蚊呢?

原来,在山下村口有块奇特的石头,形状酷似蛤蟆,头朝丁屋岭,嘴巴微张。传说,就是它把丁屋岭的蚊子吃掉了,所以村里一年四季都不见蚊子。蛤蟆石旁有座小庙,虽仅巴掌般大,香火却很旺盛。每逢民间重大节日,便有许多人带上香烛供品来此祭祀。

如今,每当游人前往丁屋岭,从蛤蟆石身边经过,无不驻足观赏,啧啧称奇。一块如此巨大的石头,未经人工雕琢,怎就天然而成蛤蟆了呢?莫非石头也成精了么?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元至正年间,丁氏一族为躲避战乱,远离故土,从山东一路南下迁徙。当他们风尘仆仆来到丁屋岭,发现这里环境清幽,安宁祥和,宛如世外桃源。于是,便在此安家。

丁氏族长育有一女,名唤慧儿,年方二八,甚是美貌。慧儿与族中一个贫苦子弟灵生相爱。灵生是孤儿,家徒四壁。她的父母知道后,大发雷霆,骂灵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要把他赶出村子。慧儿伤心极了,日日以泪洗面。灵生不愿远离,便在村口的树丛中搭了个草寮住下,希望能有机会再见慧儿。山间夜晚蚊虫肆虐,灵生常被叮咬,苦不堪言。

有一天,灵生听说慧儿患了疟疾,忽冷忽热,从村外请来的郎中说应是被山中蚊虫叮咬所致。许是慧儿的体质太弱,更兼爱情受阻,心有积郁之气,故而病情反复。灵生心急如焚,他打听到有几种草药对治疗疟疾、祛除积郁有奇效,便翻山越岭去寻找。好不容易采到最后一种草药,却不小心摔落深谷。被村民发现时,他已经奄奄一息,手里却还抓着草药。他托村民把草药交给慧儿,便咽了气。慧儿病好后,得知消息,悲痛欲绝,立誓终身不嫁。

灵生死后,魂魄仍舍不得离去,便化作一块蛤蟆石守在村口。一是为了守候慧儿,二是每天吞吃蚊虫,保护慧儿及众村民免受叮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蛤蟆石始终匍匐在村口,任凭风吹雨打,不管严寒酷暑,一直默默地为丁屋岭吐祥送瑞,忠贞不渝。

另有一说,是观音菩萨见丁屋岭人每天上岭下岽辛苦劳作,夜间还要忍受蚊虫叮咬之苦,便令座下的蛤蟆石精守护丁屋岭,把这里的蚊子吃掉。据说,蛤蟆石的朝向是有讲究的,有“食在丁屋岭,喔在东陂岭”的说法。蛤蟆石头的朝向,即丁屋岭,全年无蚊;而尾巴朝向的东陂,却是蚊子多多。故而,丁屋岭人都把蛤蟆石奉为神物。邻村村民对丁屋岭甚是嫉妒,便偷偷将蛤蟆石的“下巴”敲掉一块,这样蛤蟆石就没办法把丁屋岭的蚊子吃干净了。丁屋岭村民见“神物”受损,非常气愤,便建了座小庙,把它供奉起来,世代祭祀,以示保护。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不过,丁屋岭四季无蚊,却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这应与丁屋岭的环境、植被以及村民的卫生习惯有关。这里居于高山之巅,空气流通顺畅;植被繁茂,品种众多,其中不乏具驱蚊效果的植物;这里的村民卫生意识也很强,过去,他们常将生活垃圾收集起来,送到村外的山上掩埋。后来,随着村里青壮年的离去,人口渐减,生活、生产垃圾也越来越少了,这个习惯才渐渐被遗忘。

斗转星移,八百年如白驹过隙,山外世界早已发生沧桑巨变,丁屋岭却仿佛被时光遗忘了一般。这个遗世独立的小村,一如既往的静美神奇。远近游人慕名而来。人们行走在苔痕斑斑的石板路上,触摸着历史悠久的黄泥墙、老祠堂和老古井,感受着汀州客家人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安宁生活,感动于一个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毫不吝啬地用最美好的词汇形容它:800年客家的风情、忘记时光的地方、四季无蚊的村庄、溢满乡愁的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