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九鹏溪


□ 官美琳

明月当空,清风在握,竹木森森,虫鸣鸟唱。九鹏溪的夜晚,七分安静,三分热闹,一切,如记忆中那般美好。

踏着淡淡的月光, 夜游九鹏溪风景区。顺着九鹏大道右边的小路往下行走,我们来到了百竹园。园内种满各色竹子,山风一起,竹影轻摇,竹叶的清香不经意间沁入心脾。景致之美,令人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竹下萱草茂盛,暗香浮动。百竹园内,散落着一幢幢别致的木屋。“竹林深处有人家”,如此清幽的寄宿之所,让人一见便心生欢喜,不禁为景区充满诗情画意的创意而折服。

夜色渐浓,黑云偶尔遮蔽月光,一路上,树影也随之时隐时现,恍惚着游人的思绪,如深藏心底的经年过往,于夜深人静时忽现,一不小心就撞疼了记忆。脚随心动,踏着幢幢树影,凭着记忆,沿幽静的小路继续往下。桐花纷飞中,霞客广场出现在眼前。站在高处俯瞰,广场上,曾两度游览九鹏溪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身背行囊,正风尘仆仆地眺望远方。西侧,一排木质的亲水客栈安静地站在溪畔。客栈屋檐下,几盏大红的宫灯正随风摇晃,在深邃的夜空下显得孤单而倔强。今夜,不知那昏黄的灯光,晃动了谁的旧梦?

广场的东侧却热闹非常。远道而来的游客,男女老少相聚溪畔,迫不及待地在空地上点燃了篝火。歌唱声、欢呼声、划拳声……声声热闹和欢快,在寂静的夜里掀起了欢乐的海洋。这一切,让我记起了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年轻的我们,也曾如他们这样,围着篝火,把酒狂欢,尽情歌唱,从日落一直到日出。转眼,十年又过,不知,那一张张意气风发的脸庞是否也如此时的我一样落满了风霜?思绪绵绵,脚步却不愿停歇,依旧轻缓地朝前头的火光靠近,再靠近,妄想借那一簇火红的光温暖心底的孤单与寒凉。望着眼前那唾手可得的火光,我不由得低声轻叹,莫名的泪水随之而来,迷糊了双眼。

借着朦胧的月光,踏上长长的浮桥朝对岸走去。夜色沉沉,令人有一种错觉,似乎脚下这宽阔的溪面就是那长长的过往,而我们,此时就走在“回到过去”的路上。令人心生几分感叹,几分期待。世间的事大多是悲喜交集,利弊相伴,才不至于让人对它彻底失望。如现在,黑暗限制了我们的视线,神智却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敏锐。木桥轻摇中,我听到溪水温柔地告别溪岸,听到鱼儿绵长的呼吸。走在上山的栈道上,我还听到草木自由地伸展,听到各色花儿绽放和凋谢的欢笑与悲叹。

过了浮桥,沿着溪边栈道向左前行百来米,向上穿过一片被称为“森林氧吧”的杂树林,又一条石径出现在眼前。顺着石径拾级而上,便是清幽的水岸茶园了。一垄垄水仙茶,层层叠叠,铺满山坡。月光下,这些绿色的精灵们一边随风轻舞,一边吐纳着白昼里从阳光中获得的清新香气。此时此刻,你不必懂茶,只要闭上双眼,放空心灵,便能感受到眼前那成千上万株水仙茶的美好。

时虽已浅夏,但身处绿意盎然的山间,却让人感受不到一丝丝的暑气。面向茶园,安然静坐。山月无声,柔和的月光斜斜地探入长廊,洒满山间。明暗之中,各色草木,无论繁疏,均怡然自得地呼吸、生长。我想,若人类也能如眼前的花草树木一样,“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那么,一定会少掉许多烦恼和忧愁。

夜游九鹏溪,我收获了满山的茶香和明亮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