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


□ 钟巧云

“远亲不如近邻”,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遇上什么困难时,远道的亲戚救不了急,只有邻居才能及时帮助解决。

“火烧屋还得本家人”,这句话充分表明“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道理,这个“本家人”不单是指自己的亲属,也指邻居,想想,都把邻居当作“本家人”了,有困难时怎么可以袖手旁观?邻居失火,不救自危,这意思大家都懂。处理不好邻里关系,不但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所以说,一个和睦健康的邻里关系,对于家庭、社区、社会的和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很有道理。

在我的出生地,一共才六家人,我家和大伯母、二伯父三家住在围屋里,另外三家住在我们围屋下面的左右两边,我们家大门打开就可以看到他们。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几家都算是比较和睦的,即使小屁孩们不懂事经常互相“打击报复”,但大人们也都各自教育孩子,很少因为孩子而导致大人们之间产生矛盾。那个时候生活贫困,大家都是穷苦人家,日子都过得清汤寡水,没有什么值得炫耀,不过做了粄子或薯丸子、薯粉粄什么的都会送些给邻居,家家都有“馋猫”,住得这么近,“馋猫”的鼻子灵着呢,他们闻到了香味,一定会闹着家中大人,要是大人没办法应付,那么明天就不必扫地了,因为小屁孩们哭闹滚地板就能把地板滚干净。所以邻居们要做好吃的就得加点料,给邻居家的小“馋猫”解解馋。

农闲或雨雪天气,大人不用干活,他们就会商量着炒糯米花,豆子、花生、米腊,然后大家在一块共同享受,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小屁孩们特期盼这种开心的日子,巴不得经常下雷阵雨下大雪,只有大人们不用干活,我们才有机会吃到香喷喷的东西,又哪里知道如果大人不干活恐怕连稀饭都吃不上!

过年时,每家每户都会炸一些粄子,如果谁家的粄子先炸好,就会给其他邻居送上一碗,礼尚往来,后面炸了粄子的到时候也会给各家送上一碗,说一句客套话:“尝尝我家的粄子甜不甜。”记得那个时候做粄子,都会放一些糖精,因为生活困难,物质匮乏,仅靠生产队分配的那点红糖远远不够一家人的需求。

直到改革开放分田到户,人们的生活慢慢地有了变化,邻居间的关系也一直保持原有的热情,大家一如既往地互相帮助,有了困难,大家二话不说很快就把困难解决了。

“帮人一把,情长一寸;容人一回,德高一尺;给人一份关爱,还你一片真情。”和睦的邻里关系也是一种幸福,都说没有好木头支不起好房子,没有好邻居,过不上好日子。正是:

邻里关系处得好,居家生活无烦恼。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互帮互助山成玉,团结友爱土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