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坊纪行

彭坊村的石拱桥。 图自网络
□ 丘贵荣
彭坊村位于长汀城东北40余公里。彭坊的平原山伏虎禅院、神树、民俗“刻纸龙灯”久负盛名。
彭坊村不大,千余人,村中一条古街长五、六百米,住有200多户人家。古街的建筑几乎是清一色的二层砖木结构,开有裁缝、理发、豆腐、小吃、杂货铺什么的,不少老人在店里理发、打牌、闲坐,偶尔有干农活的村民牵着老牛走过,俨然一副古代街道的韵味。村头古枫树上挂着一口锈迹斑斑的铜钟,在微风中轻轻抖动,似乎要向游人诉说什么……
寻找“龙迹”并不难。村中唯一一家旅游服务中心的曾小姐,娇美的微笑似乎看懂了我们的心思。她热情地把我们引入大厅的一幅巨大的高清照片前自豪地介绍,说这是一张完全未经任何加工的照片。只见卫星航拍的图片上,彭坊村周边的河流在山谷中仿若是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彭坊村就在龙身腹部,周边的村庄、地名、桥梁、寺庙几乎都与龙有关。即龙头坊、龙坊村、龙福寺、聚龙潭、龙下峡、白龙马、龙福陂、龙溪寺、龙溪河、过龙陂、龙桥、后龙山、龙德寺、龙藏寨、龙泉寺、龙泉茶、龙泉桥、龙潭瀑布群、盘龙形、回龙桥等,古人没有卫星遥感拍摄技术,真不知怎么会如此标注这里的“地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
“有龙则灵”。我们驱车前往平原山广福院。小车在一路墨绿的古森林中穿过,三公里路程来不及多呼吸“负氧离子”,只见一栋古色古香的青灰色的禅院在平原山深处探出头来,这就是“广福院”。广福院始建于南唐清泰三年(93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广福院是客家保护神定光古佛、伏虎禅师修炼的禅院。定光古佛,俗名郑自严,同安人,生于后唐应顺元年(934年),11岁出家为僧,结庵于武平南安岩,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正月初六圆寂。伏虎禅师,俗名叶惠宽,福建宁化人,稍早于定光佛,是一位得道高僧,擅长祈雨、伏虎著称。伏虎禅师于宋建隆三年(962年)在“广福院”圆寂,是长汀境内唯一的肉身菩萨。传说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是定光古佛、伏虎禅师巡游凡间的日子,在长汀东北部彭坊一带以及长汀城关水东街等地都会举行隆重的民间祭祀活动,以此感恩定光、伏虎在当地造福百姓的功德!广福院内供奉的就是定光、伏虎塑像,礼佛的村民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起“穿底石臼”“佛祖坐庵”“伏虎镇妖”“定光陂”等传说,这就是民俗文化得以家喻户晓的生命力。
平原山的“神树”更是一个不睹不快的“结”!其实“神树”就在回村途中的后龙山上,现在童坊镇规划了“彭坊森林公园”,我的感觉还不如叫“伏虎园”为好。据说,山上有红豆杉、黄樟、闽楠等大量珍稀物种,有百年以上的古树300多株。从山脚下往上攀登,曲径通幽,穿行在林中蜿蜒小道三、四百米的地方,“神树”、“神树”,随行的人有的开始叫起来,果然,绿树掩映中突现一株巨大的古树!直参云天,高约几丈;需五、六人方可合抱;满树树瘤纹理造型千奇百怪;树洞中竟然供奉着“伏虎”神像!大家啧啧称奇。
夜幕降临,适逢彭坊村准备“九月九”庆重阳活动,村民们兴高采烈地扛着“刻纸龙灯”上街游行。“刻纸龙灯”是彭坊村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省级非遗项目,它展示了客家人精湛的竹篾制作工艺和民间扎、剪、贴、裱等工艺。几十米长的“长龙”在我们身边翻滚着,一路向前,我在心里默默祈福彭坊村,在新时代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