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河览胜

图为龙津河栈道。
□ 筱陈 文/图
龙津河,龙岩新罗的一条河,有人称它为新罗的母亲河。这河,发源于当地的山间,到了龙川东路这地方,小溪河的河水汇入溪流,加上不远处的筑坝拦水,河面变得开阔,形成了一个湖面。这段河流,是龙津河最美的一段,也是可以触摸、感知龙岩历史的一段河流。
天色微明时分走出宾馆,横穿街道,便有一座栈道,栈道造型有如英文字母“Y”,一条通往小溪河,另一条逆龙津河而上。秋天的晨阳映照河面,河水微波,天的湛蓝倒映在河面上,清亮透彻。眺望远方,离坝的不远处又有一座高铁大桥。昨天从省城福州来的时候,一路上穿洞过桥,三个小时左右就到了龙岩。20多年前,我曾来过龙岩,崎岖的山路,八九个小时的车程,总觉得龙岩离省城很远、很偏。坂寮岭隧道开通,少了一段盘山路程。再之后,有了高速公路,又有了高铁,龙岩不再遥远。
目光从高铁大桥收回到这条河,河水从大坝奔流而下,沿江而去,汇入九龙江,连着大海。在没有公路、铁路之前,河道便成了一条路。龙津河,是新罗连接外部的水道。明嘉靖年间的《龙岩县志》记载:“初,城南无谯楼,有桥曰龙津”,县志还记载“龙津桥:昔在县前,松木为之,名“通阛”……,宋开禧丁卯,令赵汝勉改曰“登龙”,可见,这龙津桥的名由明代始。龙津河畔,筑有南门,最初的南门是龙津桥的最后一节桥亭,后在此筑土立城基并修建谯楼于其上。城门依着河,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好似靠着路,利于人员往来、物资流通。
阳光洒在挺秀塔,如同披上了一层金晖,与水天的湛蓝,与远的坝、近处的栈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塔始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翌年知县吴守忠续建完工。后毁。明崇祯知县朱泰桢重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知州金世麟把塔加高至二丈余。塔六角七层,楼阁式空心砖结构塔,通高15.8米。塔檐砖垒迭三层,每层依次收分。塔身两至三层外壁共嵌有历代文人墨客八块石碑刻。每层各有四个圆顶拱门,各层拱门方位交错。塔内原有木梯可上顶层。五边形船形塔基为条石浆砌,高5米,宽约6米,长约11米。在福建许多县城,都可见到塔,只是许多塔都建在城区的山岗上,守望着县城,让外出的游子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塔,就如看到了自己的家乡。挺秀塔建在离南城门不远的龙津湖畔,我估摸着它,一方面表达人们企求避免河患的心愿,另一方面,也如河道上的灯塔,外出的人见到归来,遥远处就望见灯塔,心就会生起回到家的喜悦。
塔,承载的乡愁,守望着家园。乾隆四十年知州金世麟重修时,“工竣日,邑人为之歌:合流中州,挺秀耸峙。下瞰清湍,飞峰相似。曹公始创,金公继美。接汉凌霄,永无俾圮。启我文明,名贤鹊起”。歌词中,我不仅感受到这塔之挺秀,景色之壮观,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绕着塔身走了半圈,举头仰望,有“秀挺中央”“今昔大观”“鳌吐云峰”“古志文峰”的题刻。借景抒怀,览物抒情,从这些文字中,体会到文人墨客的情怀。
看罢挺秀塔,又去了新罗第一泉,他就处在街心公园的一隅。从挺秀塔与街心公园之间的距离估计不到500米。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亭子,上书“甘泉”二字,几个市民正闲聊着,亭子的前面有一方水池,也如一方水井,池中涌出汩汩清泉。在池的左侧,立有两块石碑,上刻“新罗第一泉”,当时看了这泉,心想龙岩古城“山能龙窃,水接天源”,有泉不足为奇。后来,与一位晨练的老者聊天,才知道这碑的故事。
碑在明万历年间由龙岩知县吴守忠所立。在这下井泉的北边是连氏,南边的是杜氏,两个姓氏为了这口井的归属争端不断。为了化解矛盾,知县在泉井边立下了“新罗第一泉”的石碑。连、杜两家见碑为县官所立,都不敢将之归其所有,不仅化解了两家的矛盾,而且这泉一直成为大家共同饮用的水源。俯下身子,双手掬起清泉送入口中,甘甜沁人心脾。默诵着亭柱上的一副对联:“下井流泉新罗第一,清山拱山福地无双”。
在这面积不大的地方,不仅触摸到龙岩的建城史,同样,感知它还是一块红色土地。这里,有许许多多红色故事。
龙津河畔的河堤石壁上,镶刻着“三打龙岩城革命史迹”。这场战役,由三场战斗组成,在第三次战斗中,红四军第一纵队及地方赤卫队就从南门攻入城内。这场战役,检验了毛主席创造的“十六字诀”战略战术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找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龙川路上,街边坐落着一排重新整修的老建筑,白墙黑瓦,端庄大气,颇有些民国风韵。记得那天到龙岩时,当地的同志就告诉我,这街叫金融街。当时心想,金融街应当有现代气派啊!之后,去了金融街,听了介绍,才知道,这是共和国金融的摇篮。1930年,闽西工农银行在这里成立,之后迁移到永定虎岗、上杭白砂、长汀涂坊和长汀县城。
金融街的后边是铜钵巷,从橄榄巷拾级而上,有一处六角亭,那里正放着乐曲,好似在进行一场表演。有人告诉我,那是在彩排,为一场演出做准备。他指着这六角亭,告诉我,这亭有历史。1937年,闽西国共和谈在闽西商会举行并达成协议,协议的签订便在六角亭举行。
离六角亭不远的地方,便是有百年历史的隐泉书院。进书院,古色古香,看似毫不经意,却处处可见匠心,幽室庭院、书香弥漫、文韵浓厚。1937年闽西国共谈判在这里举行,这里也是革命先烈毛泽民在龙岩的旧居,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简陋的陈设,先烈的精神感动着我。
这天夜里,独自漫步金融街,霓虹灯闪烁,各种小吃招牌夺目,街上熙熙攘攘,这里汇聚着众多的龙岩小吃,许多食客慕名而来,满足自己的舌尖。
这里正在打造共和国金融摇篮红色景区恋城1908。开始,不知道1908是什么含义,去了隐泉书院,才明白,那是书院砌屋的日子,将这个数字作为文化创意园的符号,与书院联系,与文化相契合。
又一次走在龙津河的栈道。龙津河上,喷泉飞瀑,音乐声中,时而雄浑,时而婀娜,五光十色。一列动车,正从远处的桥呼啸而过。这座城的夜,一派生气。
所见所闻,只是方圆不足一公里的地方,他的厚重,他的生机,已经让我心生了对这座城市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