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冈村


□ 巫庆明

家乡文冈,河源十三坊上八坊的第一村。原长汀县界,后划归连城。县道、旅游公路、村道,把故乡镶嵌在画框里,山水庄园,景色宜人。

村口,小公园,鲜花盛开,草木葳蕤,垂柳青青。流水,小桥。长亭里,人们闲聊,小憩。鹅卵石小道散发古村落气息。石碑上刻着著名作家征辉先生撰写的“文冈园记”。

进村,左转,右拐,祖祠,也称“老屋里”,映入眼帘。背后小山,树林茂密,真像传说中的虎头。眼前,三口池塘,鱼儿欢跃,荷花香雅。池塘的设计显现先贤的智慧,暗合天地人的理念,走向祖祠,踏步高升。祖祠门楼,飞檐翘角,熏风抱雨,默默守护庇佑子孙。三两大门,千斤门楼,与“老屋里”规模匹配,倒也庄严威武。门楼上木板对联“父子宰相臣门第,黄连镇将绍家声”,横批:文武宪邦。史载,商朝年间,咸、贤父子前连后接任宰相,为商王朝江山社稷奠定基业,留传后世。入闽始祖罗俊公随部队自赣而闽,任黄连镇将(742年,唐天宝元年,黄连改为宁化),守一方,得民心。文冈一世祖四九郎,从宁化迁徙而来,停巫屋坪居数代。明末,第九世永镇公定居文冈,肇基开业。生七子(四男有的迁异地),长子安礼,四子满诚,五子世旻守祖地,后嗣已二十代,逾400年。

拾级而上,走近祖祠,抚摸它的块块青砖,扇扇窗棂,领略浓浓乡愁。祖祠如慈母,敞门开户,以博大胸怀拥抱容纳后辈和诸多游子,你爱家乡,家乡爱你。石条露天大门内是石砌雨坪。上厅,天子壁供着先祖神位;下厅墙壁书写“忠廉孝节”祖训,告诫后代要对国尽忠,为官清廉,对父母长辈要孝顺,妇道人家守贞节。每年在这举行祭祖拜图,礼毕,值年交接,置菜买酒,辈分落座。置身祖祠,面对列祖列宗,不会汗颜,不会有愧吧?

先人崇文尚武,耕读传家,亘古及今,不乏人才。父子宰相、兄弟登科、举人进士、县令正堂,出过“朝童”、武伯公……在朝官吏,在野乡绅不胜枚举。有鼎盛,有败落。恢复高考,有北大生、硕士研究生,有企业高管、百万富翁……

祖祠左下方,公太厅。公太者,本乡有三,闽王审知、三太祖师、五显大帝。老屋里右边,千年台,入公太,戏班开唱。承公太者焚香,念词,置椅,恭请公太移步观赏,与民同乐,戏毕,诚送回厅。

水尾。永镇庵,八角亭。路边,原来突出几个圆石头,风水先生说像人的牙齿长出外,顺口曰:“文冈村,水流东,世代会出胡子公。正经大事他不干,房份争斗前后冲。”是耶非耶?信也疑也?听说有人“卖线香骨”,发生过冬瓜烂襄和鸡笼里恰(刨)食等事件。但凡遭外欺负,又能共同御敌,这就对了。平整土地那年,大家伙把这怪石敲碎,希冀胡子公不复出现,从此团结朝前。

上一甲子年,父亲、二叔、三叔开枝散叶,析出三家,“分各自”前在祖祠围墙边合影,照片中,两对石旗(本地叫桅夹)矗立,像巨笔,有书写天地乾坤、沧桑岁月之势。然,标志着家族兴旺,文化底蕴深厚的石桅夹,毁于“文革”,不复存也。照片中,五岁的我坐在奶奶膝前,妈妈抱着弟弟……小辈长大,老者离去,睹物思人,黯然泪下。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大凡建筑都留存着许多动人故事。默然屹立的祖祠,承载着故乡深厚的历史和人文。故乡是一部读不完的书,世代品味细读,也是一本难以读懂的书,读一辈子仅知他的皮毛。伫立高处,望着故里十几幢生祠老屋,耐人寻味,追慕前贤的感慨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