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师
□ 巫庆明
那年,我师范毕业,走出校门,分配到连城县姑田公社中堡小学当老师。时势,命运,让我与这块土地,与这里的人们结下不解之缘。
中堡小学(后复名姑田中心小学)坐落在姑田老街、新街之间,原址属本地大财主华钦尧宅第,九厅十八井,青砖黛瓦,明清建筑,虽然拆除部分房屋建成新教室,但仍依稀可见其豪宅风貌。左边的横屋是厨房和膳厅,其他房间做教师宿舍和家属住房。厢房是教师办公室、体育室、保管室。大门口是大操坪,正对面有一露天戏台,人们在这放电影,唱大戏。全校学生400多人,老师20多个,公立民办,本地外乡,美女帅哥。女教师大都是本村“美眉”,还有一个莆田男知青专教体育。老师们团结向上,教风纯正,生活上互帮互助。有一次,我因吃坏肚子,上吐下泻,躺在床上。几位领导得知后前来嘘寒问暖,总务主任王老师去卫生院给我买药,几个男女同事哥姐般照顾着。
开始,学校安排我到民主分校任二(丙)班班主任包语数,一河之隔,与校本部相距几分钟路程,过一座桥走两步即到,上下班经常与本地男女老师于路边、桥上擦肩而过。这里还有一个叫礼彬的本村老师,我们两人认真教书,融洽相处,三个月后,学校把我送到县体育队集训两个月,期末结束才回来。
第二学期,校长任命我为毕业班五(甲)班班主任上语文兼学校出纳。本班学生40人,他们学习努力,上进,也有不想读书贪玩者。初出茅庐上毕业班,须加倍努力,夜深人静,铺书展纸,有时通宵达旦,阅读一些古今中外文学书籍,名家名作,从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的“一桶水”。认真备课改作,结合毕业班语文教材和学科特点,把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做班级工作耐心细致,注意工作方法,面向全体,因人而异。课堂上追求教学艺术,注意语言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然揽了瓷器活,那就得有把“金刚钻”。授课到一定火候,来一两句俏皮幽默话,恰当插入一些有关故事,调剂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有时竞引得哄堂大笑。一次,有意识地讲了一个因写错别字而闹笑话的故事。一段时间后,发现同学们的错别字少了,字迹工整很多,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动力。慢慢地,上课注意听讲的同学多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单元测验成绩逐步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假。
五(乙)班班主任雪玲老师,生长于教师家中,高中毕业有天赋,校领导看重,把她从外校调入。对这同年段同科目美女同事不敢多看一眼,要不然会脸红。两个“主任”配合密切,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课余,一起到毕业年段学生家中走访,从中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见证了姑田人民尊师重教的风气,看到了本地学子刻苦求学的场面。人,有天资,还要奋斗。辛勤汗水换来劳动果实,期末考试两个班语文和数学均取得较好成绩,年段工作也得到上级的肯定。然,那时,不能大张旗鼓抓教学质量,毕业考试是存在风险的,考都考了,心里还是不踏实。
中堡小学是我初步品尝当老师滋味的地方,酸甜苦辣,有得有失有遗憾。也是我走向人生旅途的起点,任重道远。初为人师,感受到当教师不易,做个好老师更难,那个时代,知识贬值,教师职业不被社会看好。以后的我,守着这清贫职业,没有改行,也改不了,终生从教。任一职白首,择一业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