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迁遇上兄弟反目?

武平城厢评理室调解挽回兄弟情


面对利益冲突,矛盾爆发,兄弟反目,武平县城厢镇信访评理室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化解了一起因征迁引起的房产赠予、继承、析产、赡养的家庭纠纷,挽回了一份可贵的亲情,有力促进了千鹭湖二期征迁项目的扫尾工作。

时钟拨回到15年前:谢某一和谢某二是同胞兄弟,谢某一当时由于一场意外,造成眼部残疾,后又因家庭屡遭变故,兄弟俩一致认为是家中房屋风水问题,于是都搬离原住宅地。谢某二和妻儿在县城居住,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看到谢某一家境贫寒,于是出于兄弟感情,主动出资10万元在一偏僻山场搭建住房给兄长谢某一和父亲老谢居住,并口头约定,房屋归谢某一所有,种植油茶的山场林地归谢某二所有。

2018年,因千鹭湖一期项目建设,征收了该种植油茶的山场40多亩,总共60多万元的补偿款也由谢某二全部领取,谢某一无异议。今年,由于项目建设的推进,二期需继续征收该处的房屋及部分田地,征收事宜均由谢某一操办,在城厢征迁组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签订了协议,大家都舒了一口气,以为可以画上句号。但因为析产安置地块时,协议必须兄弟两人签字,谢某二知道房屋征收一事后,要求谢某一归还当初建房的10万元和其他林地征收分成1万元,共计11万元。谢某一对谢某二这种反悔行为异常恼怒,抱着你不仁我不义的态度,提出父亲老谢的赡养、田地和其他财产分割等老账新账一起算清的要求。利益面前,双方相持不下,矛盾逐渐爆发,并扬言对簿公堂或拔刀相见!

为妥善解决这一纠纷,城厢镇评理组对案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系同胞兄弟,从维护家庭亲情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出发,争取在双方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协商解决。在评理会上,评理组根据基本事实和各人诉求,面对双方当事人相互对立、言辞激烈的场面,评理员温副书记先耐心倾听再因势利导,既从法律角度指出调解和诉讼的利与弊,也从情理的角度讲明了兄弟亲情的得与失。现场评理员也真诚开解,“不要因为金钱伤了兄弟之间的和气,钱可以赚,但是赚再多的钱也换不回亲情!”

然而,评理过程跌宕起伏,争议不断,兄弟二人屡屡拍桌子、怒目相对。田产归属问题通过双方现场抓阄确定后,父亲老谢跟谁居住的问题又相持不下。谢某一说自己和老谢合不来,容易吵架;谢某二讲现在他一家在县城和岳父母住一起,老谢住进去的话很麻烦、不合适,老爷子也不一定愿意去,评理组温副书记又从亲情关爱、尊老爱幼、感恩报德、中国传统美德、现实大多数农村老人不愿意住在县城的生活习惯与赡养有关的法律政策方面向兄弟俩开导,并结合双方实际情况等因素提出了调解方案,然后征求意见并说服工作。最终,双方终于互退互让,谢某二表示不再索回建房款并愿意承担父亲老谢相应的赡养费,而谢某一也主动让出属于他的那份土地流转金4万余元给谢某二,并答应父亲继续跟他居住,两兄弟在评理员、村干部和亲属的见证下当场签订了赡养协议。 (通讯员 周雪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