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下汀龙”


图为陈毅诗(手稿)。

□李登发

“大军突敌围,关山度若飞。今朝何处去,昨梦犹未归。闽赣路千重,春花笑吐红。败军气犹壮,一鼓下汀龙。”

——一九二九年春作 横槊客题记

这是陈毅1929年春在闽西所作的一首诗,现珍藏于龙岩市档案馆。可以说,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闽西不愧是中国革命的一方绿洲。

前四句描述的是当时红四军所处的困境。1929年初,由于井冈山地区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加上国民党当局的围剿和经济封锁,所需物资严重匮乏,红军官兵单衣御寒,日食红米南瓜,两个月没有一文零用钱。为打破国民党军队的会剿和改变红四军的窘况,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共3600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出击,但国民党军阀前堵后截,穷追不舍,处于流动作战的红四军一路奔袭而四战皆告失利,更糟糕的是,留守井冈山的红五军在国民党军队重兵攻击下也被迫突围,井冈山根据地已告失守。红军已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下一步行动目标该指向何方,该到哪里寻找落脚点,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后四句是红四军在闽西党组织、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取得长岭寨大捷、占领长汀城、三打龙岩、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真实写照。

1929年3月1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赣南进入闽西,发现了闽西这块新的革命绿洲,并由此捕捉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将中国革命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在闽西,风餐露宿、人困马乏的红四军官兵得到了休整,第一次统一了着装、第一次领到了军饷;在闽西,红四军与当地的革命力量相结合,占领汀州、三打龙岩城、攻占永定,横扫周边十几个乡镇,摧毁了闽西反动统治,开辟了一片新的根据地;在闽西,召开了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创建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还是在闽西,党进行了民主政治、经济建设、土地革命、文化教育、法制建设等各方面的伟大实践,为日后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1937年朱德在向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叙述自己的经历时说的:“出现了在长汀的意外战果,这是革命发展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