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麒:部队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陈仁麒手书:保持光荣发扬光荣。
□陈健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人民军队开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就特别强调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929年12月,著名的古田会议召开,毛泽东亲自起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清楚地告诉人们:红军和白军的根本不同,就在于红军把党的政治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
开国中将陈仁麒,是人民军队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1994年4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陈仁麒同志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军队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政治坚定、勤奋好学,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
陈仁麒(1913—1994年),福建龙岩小池人,1913年7月出生。7岁入私塾,后在小池龙池国民小学(龙池书院)读完高小。15岁去本县一家伞店当学徒。1929年5月,参加小池暴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陈仁麒参加红军后,就担任了宣传员、分队长。不久,在攻打上杭县城时,他患病住医院治疗。在病床上,他从战友手中借到了一本马克思主义小册子,便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像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在后来的艰苦岁月里,他始终在革命思想的指导下,初衷不改,立场坚定,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
1931年10月,陈仁麒第一次被选到连城红12军政治训练队学习,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学习了苏维埃政权建设、政治常识和政治工作等课程,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加深了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消除了早期存在的一些天真幼稚的想法,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学习结束后,分配到红12军军部特务连任政治委员。
1932年6月,陈仁麒再一次被选派到江西瑞金红军学校团政委训练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学习期间,他刻苦钻研,非常努力,各科成绩优秀,在参训的百余名学员中,列第二名。这次培训,他学到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党的建设和部队的政治工作原则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自身的军事素质和政治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这些为他今后从事政治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学习结束后,分配担任红军连政治委员。由于工作出色,仅一个月后,就被提升到团职工作岗位。
陈仁麒注重在实践中摸索政治工作规律,注意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认为,做思想工作,既要进行说服教育,又要关心其工作和生活,更要把握思想动态,针对不同对象用不同的方法,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位战士身上。1932年7、8月间,他担任连政治委员,所在的部队有一名战士,平时工作比较积极,战斗情绪也高。但忽然有一天,情绪变得十分低落,甚至想脱离革命队伍。陈仁麒知道后,对这个战士的工作和生活问长问短,但这位战士就是不回答所提的问题。陈仁麒又给他讲革命道理,他还是不与接话,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陈仁麒想,一个钥匙开一把锁。于是,换了一种方式,让一位与他关系好的战友和他拉家常,让他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这样果然奏效。找出了这位战士的思想症结后,陈仁麒就对他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很快解决了这位战士想家的问题。再经过细致的谈心,这位战士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心结得到化解,思想觉悟也得到新的提升。
陈仁麒就是这样,在土地革命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成长为红军队伍中年轻而优秀的政治干部。
红军长征时,陈仁麒担任中央红军一纵队干部团特科营政委。红军攻下遵义后,食物得到补充,部队伙食也有了改善,特科营炊事班在菜中多放了辣椒。未曾想到的是,来自不同地方的战士,因口味不同,引起了战士之间的口角。不愉快的争议,影响了江西、湖南、福建籍战士之间的团结。陈仁麒知道后,立即找他们谈心,给战士们讲“辣椒”的故事,引经据典说战友之间团结的重要性。通过谈话交流,给战士们启发很大,一场因小事引发的矛盾化解了,争执风波也平息了。更重要的是,战士们树立了大局观念,部队更加团结。
1943年1月,陈仁麒任八路军警备三旅政治部主任。在工作中,他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政治工作,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他的部队有一名班长叫张治国,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创造了日开荒亩数、日挖甘草数都达到最好的纪录。其间,还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大种粮食和油料,一年生产的粮食,九年吃不完的好成绩。由此,延安联防军政治部授予张治国“模范军人”的光荣称号,他的事迹还被编成戏曲进行宣传,以激发大家参加大生产运动的热情。八路军总政治部也指示各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开展向张治国学习的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在作口头政治报告时,对张治国的先进事迹予以赞扬。张治国的模范典型,就是陈仁麒和三旅的领导发现、培养的。他的先进事迹,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1948年3月,中央军委命令,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陈仁麒任政治委员。部队刚组建,又由于战斗频繁,部队成分变化大,思想复杂。再加上以往进行的都是规模小的游击战、运动战。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亟须提高部队的思想觉悟和战术技术水平,任务十分艰巨。于是,陈仁麒就在纵队中加强“整纪”工作,进行集中整训,要在短时期内把部队建设成为战斗力强的战斗集体。陈仁麒亲自做报告,加强形势教育工作,启发广大干部战士的思想政治觉悟。在部队中深入分析即将爆发的战争所引起的政治、军事形势,激发士气;把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优良战斗作风,作为部队建设的重要环节;为充分调动广大士兵的积极性,发挥指挥员在战斗中的能动性,广泛开展了战场“杀敌立功运动”。通过努力,部队的政治水平和战斗力大大增强。1948年10月,在解放河北隆化的战斗中,涌现出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董存瑞牺牲后,陈仁麒及时带领东北野战军11纵队的政工干部,到董存瑞所在的连队了解英雄事迹,总结先进典型,轰轰烈烈地开展向英雄学习的活动,并将烈士的精神广为宣传。董存瑞成为第四野战军乃至全军学习的榜样和人民军队的英雄楷模、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位经典英雄之一。在英雄事迹的鼓舞下,陈仁麒所在的部队,还培养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陈仁麒长期从事政治工作,善于团结军事主官。1949年8月,陈明仁与程潜率部在长沙起义,其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陈明仁任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中央经过审慎研究,决定选派善于做政治工作的解放军第48军政委陈仁麒为他的政工搭档,担任兵团政治委员。陈仁麒到21兵团后,正确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对陈明仁非常尊重。当陈仁麒刚见到陈明仁时,便主动上前握着他的手说:“司令员,组织上把我们搭配在一个班子里,这是一种缘分哟!别人说矮子心多,但我性情直爽,不会搞啥花花肠子。”一次,他俩相约去21兵团所属某炮兵团检查训练工作,陈明仁见有政委陪伴,只是看,至多说“不错”“可以”,不大发表看法。但在全团大会上,陈仁麒先让司令员陈明仁作指示。事后,陈明仁说:“陈政委,你是党委书记、政委,指示应该你先作嘛!”但陈仁麒却坚持认为“司令员是党中央和毛主席任命的,指示该由你来做。”体现了陈仁麒处处注意维护陈明仁威信的胸怀。
陈仁麒不但善于做政治工作,而且还非常尊重人、团结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在组建21兵团时,陈明仁有一个卫士排,有专门的厨师,为此,一些干部颇有微词:“有食堂不去吃,自己有专厨,那是资产阶级、军阀作风。”陈明仁听到这些议论,心感内疚,决定要辞退厨师,于是买好车票,派人把厨师送到火车站。陈仁麒得知情况后,考虑到陈明仁司令员是湖南人,善辣食,口味特殊,还负过伤,且厨师是程潜推荐的,跟随他多年,烧得一手好湖南菜,对司令员照顾周到,其身边还确实需要这样的人。于是,陈仁麒立刻命令管理员把厨师截回来,同时带着党委其他成员赶到陈明仁的住处,向司令员作自我批评,不让把厨师辞退。这件事让陈明仁深为感动。陈仁麒和陈明仁在一个班子里搭档共事,前后仅一年的时间。但他们合作得很愉快,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1955年,陈仁麒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