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纲的红色农信股票情结


图为郑朝纲谈股票保存经过。

□王松基 文/图

红色农信的第一张股票保存至今,凝聚着87岁老人郑朝纲的心血,还有郑朝纲的爷爷郑洞芳的传奇经历。

弥足珍贵的文物

1929年10月26日,永定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永定湖雷庆兴寺召开,永定县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阮山当选主席,赖祖烈为财政委员。同年11月,为改善工农群众生活和对敌经济斗争的需要,永定县苏在湖雷乡创立永定丰田区信用合作社(后更名为“永定县第一区信用合作社”),任命赖祖烈为主任。为解决信用社资本金问题,信用合作社向当地农民和商人募股集资,并发行股金票证。县苏主席阮山亲自参与组织募股、纸币设计等工作。

这款留存的股票版面大方:在红五星下是镰斧红旗交叉在地球之上,“世界大同”表明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股票面上“给票经手人”:赖祖烈(签章)。这张股票的发现,它不仅是工农大众支持苏区政权的缴费凭证,也是全国最早红色信用合作社成立的实物佐证,还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早尝试信用合作金融的历史见证!

郑洞芳其人

郑洞芳(1873—1940年),永定县上湖雷桔树村人,家境不算贫寒,接受过儒家思想教育,为人诚实,处世豁达。他在湖雷范围内的乡村做私塾先生,走遍横坑子、杉树下、弼鄱和前坊临川书馆,为的是给孩子们启蒙,也可得几个铜板借以糊口,终年为这个三子二女的家庭操劳。

1929年5月,红四军进入永定。特别是在打响“永定暴动”第一枪的上湖雷,这个成立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所在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稳定经济社会秩序,毛泽东创导的农村合作社思想得到具体的实践,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经建立,广大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无不起来积极响应,踊跃购买股票。

郑洞芳就是其中的一个!

“股票”的命运

1934年冬,中央红军撤离转移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进行了疯狂的“清剿”。在革命运动处于低谷时,革命力量惨遭镇压,人民群众苦不堪言。当年购买红色政权股票的举动反而成了“通匪”“济匪”的物证。然而,郑洞芳购得的股票,经历了一番曲折才幸免于难。

1940年郑洞芳离世,股票没有派上用场,也无人问津。

郑朝纲的叔父郑美春,比侄儿大10岁。1948年叔父赴湖南长沙谋生时,致信侄儿要勤奋读书,帮助父母操持家务,友爱兄弟。最后附上了一句:“搬回图书一箱应好好收藏。”

1953年,郑朝纲在永定一中上高中。一天在家整理叔父留下的一箱藏书时,无意中发现了这张股票!

夹在书中的股票,郑朝纲认定这是爷爷留下的传家宝。如何保存这张股票?郑朝纲最后用报纸包好,再用油纸外包一层,放入上学用的木箱最底下,带到学校。

1954年郑朝纲高中毕业考入福建师院,这张股票又被带到了福州。

1958年郑朝纲从福建师院毕业后被分配到省教育厅,这股票又被带到省教育厅。

1963年郑朝纲调回永定县农业局工作,被派回到家乡湖雷农业技术推广站,这股票又被带回了湖雷。

1965年郑朝纲调到永定县高陂乡工作,一待就是13年,这股票被他带到了高陂。

1978年郑朝纲调到永定县农科所,1979年获得“农艺师”职称。1994年退休,这股票被他带回到了老家——上湖雷桔树村。

2015年,这股票被他送到了照相馆过塑,他想,这样保存更加安全稳妥。

于是,便有了这张股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