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岁月里成长

——读《红军战士韦世林》有感


□ 韦胜荣

今年初,我收到韦冀闽大伯送给我的《红军战士韦世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一书,心情特别激动。因为韦世林这个响亮的名字,一直在韦姓家族中被提起,一个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是怎样的一个人?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阅读起来。

想不到这是一本通俗而又精彩的书,通过韦世林的大儿子韦冀闽口述、作家詹鄞森整理,将二十世纪早期的长汀县城、战争的残酷曲折,以及韦世林入伍从军和解甲归田后的生活,用20多万字娓娓道来。内容丰富翔实,我一口气读完,觉得特别过瘾。读完后,感慨良多,觉得应该写一点文字。但只读了一遍,怕理解不够深刻,近期又深读一遍。

这书是写实的。四叻,一个1916年出生在长汀县城郊龙陂桥的穷苦人家的小儿子,在人生前十几年,都是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穷得没办法,年仅13岁便跟着参加红军,才有了自己的名字,又改从医护随军,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一步步从红小鬼成长为红军干部(享受部队副军职待遇),成为新中国成立重大历史节点的见证人。

这本书又是艺术的。韦世林虽然1978年因病去世了,但他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身边,书中的文字缩小了时空距离,那么亲近、亲切。穿越时光,韦世林就活生生地站在眼前,故事也给后人许多启迪和思考,给人前行的勇气与力量。

这本书是寓意深刻的。它告诉我们,一个人怎样才能改变命运?我想,一个是信仰,一个是知识。它告诉我们,战火纷飞中血与肉的代价,也告诉我们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平与建设的宝贵;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战争岁月中改变的人生和蜕变的思想觉悟,是在各次历练中得到的教育和成长。

这本书是善良的、平和的,书中韦世林的母亲,是普天下最最普通的客家母亲中的一个,忍辱负重、善良坚忍,其人品、见识,巧妙地融合了朴素的思想和人间大爱,慈祥、善良、贤惠、能干。她影响了后代,三个儿子都积极参加了红军(两个在湘江战役中牺牲),她坚信儿子终会回来,在路边亭岗给行人施茶,也在等待儿子们相关的音讯。她说:别人给一碗水,就要还一桶油回报,真能做到的人,是何等的善良!韦世林又通过言传身教,带动了一众后生赤忱爱国、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家风,无不让人钦佩!

合卷沉思,这本书没有一般的史书那样厚重,也没有恢弘的战斗场面,而是通过普通红军战士的视角,抓住历史的吉光片羽,轻轻地讲述这背后宏大的故事,润物无声,滋养后人。

一个时代改变了一代人,一种思想影响了一代人。在当今时代,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分子,我也应该这样,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知识积累,提升思想境界,感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积极为社会发展进步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