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拔清源山


图为清源寺俯瞰。

□ 周继章

清源山,位于上杭县太拔镇太拔村北面,原名“静泉山”。山上古树参天,苍松翠柏,绿树成荫。山谷有古道奇石,似弥陀显肚。石上有座清源寺,寺庙并不很大,依山而建,里有三殿,气势雄伟,颇为壮观。

这里的“清源山”与泉州市清源山同名,也有着血缘关系。在清源寺外面草丛里有一堆远古石碑,其中两块均刻有“主持张了凡”,说是清初张东山在此建的庙。

据传,这座清源寺原先并不在这里,在距清源寺二里外太拔村的“斋塘窝”,先前在这里建有一座观音庙。一日,观音菩萨托梦给张东山祖师,称寺庙离村太近,要他将庙移往清静之地。第二天,张东山焚烧神符,嘴里念念有词,说也奇怪,神符在燃烧的同时,随风飘起,慢慢地向清源山飞去,落在一块奇石上,后此石称“弥陀显肚”。张东山祖师认为,这是神意!于是,在他的主持下,建起了寺庙。

有史料记载,清源古寺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68年)。在山下拾级而上,首先看到的是砖砌的碑,碑上写着一个硕大的“缘”字,告诫香客、游客一心向善,与佛有缘,一生行善,与家人有缘,施爱于人,与同事有缘,与领导有缘,和谐自然,这是人们发自内心最虔诚的“爱”。走进寺门,映入眼帘的是佛寺门楣上的“清源山”三个大字和对联“清静慈云随法显,源头活水透山来”。进得外大门转个弯,便是下殿,门额有“大雄宝殿”四个大字,对联是:真心焚香何须远求南海,诚意拜佛此处即是西天。走进大雄大殿,上厅供奉观世音菩萨,金童玉女侍立两边,两旁十八罗汉排列有序;下厅正中供奉着一尊胸腹袒露,满面笑容的弥勒佛塑像,真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之意,四大金刚威武地站立在左右两边;左边文昌殿,右边厨房膳厅,厨房门边,一股山泉流进方池,清澈见底,甘醇清甜,据说,饮了这水,登中殿,拜上殿能身轻脚快,健步如飞。拾阶而上,来到上殿,上殿建在了奇石上面,构思奇妙,造型独特,巧夺天工,雄伟壮观,有香客说可与泰宁“甘露寺”相媲美。供奉如来佛、释迦牟尼、西天老佛三尊菩萨,有道是“天然古石弥陀形,佛圣登此更威灵”。有一对联:“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佛号经声唤回苦海迷路人”。上殿为整个寺庙最高点,站着远眺石马崎,视野开阔,宛如韩信点兵,对面河山岩、增坑、斗谷坪等崭新的小洋楼与青山绿水有机融合,俯视山下,黄潭河与罗坑溪汇合,有如玉带飘舞,顿有九天仙境之感,使人别有一番美的享受。

清源古寺建于清朝,但古寺建筑和佛像毁于“文革”,如今所能见的余物仅有石碑。1978年民族宗教政策得以落实,1984年重建简易三殿,原始佛堂无法容纳诸多香客,旅居广州的黄兴铭施主回乡省亲,目睹寺庙陈旧破败,带头捐资,十方施主大力支持,于2004年开始开通太拔至清源寺公路,改建上殿、中殿,几年来的改建已初具规模,殿内新增四方三圣、千手观音、地藏古佛、文昌帝君、王母娘娘、添丁菩萨和十八罗汉等塑像。现在每逢庙会,男女老幼络绎不绝前来朝拜。每年农历八月开始,附近几个乡轮流恭请上殿佛祖到他乡“打醮”,颇为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