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套路深 “剁手”要谨慎!


□记者 施薇

“双11”即将来临,各电商大促早已在半个月前就拉开了帷幕,各类促销手段铺天盖地、五花八门。那么,面对种种的促销手段,消费者该如何应对呢?4日,记者对此进行采访了解。

购物主播“带节奏”

“宝宝们,下面要介绍的这件毛衣质量超好的,相信主播,相信主播。”

“宝宝们,看我身上穿的是123号链接,上身效果很好,需要的宝宝可以等15分钟以后抽奖,更优惠哦!”

……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主播带货成了今年最时髦的购物方式。不少购物主播从小众走向大众,不少粉丝们也跟着白天到黑夜,为主播打榜,也为自己疯抢折扣商品。

“1000件产品,根本抢不到!网速、手速都不行。本来计划要买5个商品,结果主播一喊上架就没了,我一个也没抢到。”市民王小姐说。

“看直播时,觉得主播好像拿着鞭子在后面赶我,让我快买快买,自己啥时候付的钱都不知道。”市民郭小姐说。

营销套路迷人眼

用499元买到原价899元的棉衣,的确是一件划算的事。但其实,“双十一”促销前,这款棉衣原来的标价是390元。去年“双11”,市民林女士就经历了这样的事,说起来直后悔。

和林女士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市民陈女士。去年林女士参加了某电商平台的“双十一”砍价活动,要求需要邀请好友进行砍价才可获得满减,经过一波操作后,才获得了2.35元的优惠。

今年的电商营销套路可谓多多,稍加梳理,不难发现其中的套路:第一,先涨后降、明降暗涨;第二,玩法多、便宜少,消费者一顿操作后,虽然分到红包,但红包金额少之又少;第三,刻意混淆“定金”与“订金”。还有“叠楼助力”“好友砍价”“凑单”等等。

理性消费要谨慎

近日,某“带货一哥”在直播销售不粘锅时当场“翻车”。对此,主播工作室表示,因为直播时没按说明书做。而品牌方则回应:产品质量没有问题,是该主播不会做饭。

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直播带货”的网络营销的狂欢,各种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乱象层出不穷。除“直播带货”外,不少电商还打出了各类“优惠”,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对此,记者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应理性消费,不要过度囤货,任何商品都有保质期,一旦囤货过多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面对“主播带货”,消费者应建立足够主观的消费意识,确保只认货,不认人。此外,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保存好购物凭证,确保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能够第一时间与卖家或购物平台联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