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上杭公安:红色血脉搏动 “草鞋精神”相传
□通讯员 张春波
笔者近日来到上杭县公安局,探访这支2017年全省唯一、全国仅二个连续二届荣鹰“全国优秀公安局”、在全国警界闻名的红军式警队。
一份使命担当 百姓的事无小事
在古田镇苏家坡村一处农家院落里,笔者见到了当年闽西苏区苏家坡赤卫队队长雷德才之子、古田派出所首任民警雷先春。他今年80岁,精神矍铄,身体健旺,一开口声音洪亮。
“1959年建所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们传承红军精神,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没有车,我们走几十里山路也要办案;没有电,点上煤油灯也要工作;没有房子,搭上帐篷也要办公;吃不饱,饿着肚子也要为百姓办事……”雷先春一口气讲了十几个艰苦奋斗的故事。他觉得,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红军式警队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
“雷老,这些信能不能复印一份,给我们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用。”古田派出所所长江亮亮俯下身子向老人征求意见,获得同意后,他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将信件收好。
8月19日,在古田派出所,笔者见证了民警心系百姓破小案的一幕。
“昨天,村民廖南水报警,他家养的6只鹅不见了,怀疑是被人偷了。前几天,我们也接到过鸡、鸭、兔被盗的报警,每次都是丢几只,损失不大,群众没有要求立案。”晨会现场,笔者听到古田派出所副所长林小村通报案情。
“抓到了,抓到了!”当日14时许,偷鸡鸭鹅兔的嫌疑人谢某抓到了。
谈起这次抓贼经验,入警3年的“90后”民警张敏捷搓着手说,由于嫌疑人躲着警用摄像头作案,他和战友冒着烈日跑遍了周边几个村,全身都湿透了,收集了旅店、商铺等处200G内存的社会监控视频,盯着屏幕看了好几天,眼睛都快睁不开了,终于发现了嫌疑人。
一个优良传统 驻村夜访解民忧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内,一曲山歌悠扬响起。
“这首歌反映了苏区干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才溪派出所郑新明所长郑重地对笔者,“考虑到群众白天忙生产,晚上才有空闲。‘驻村夜访’这个优良传统,我们一直没有丢。”
“这是一起土地纠纷,光靠我们调解还不行。”郑新明打了一通电话,联系上才溪镇司法所所长赖斌、岭和村村支书李勇至和村主任丁修等人,叫上驻村民警李军养进村调解。
这起纠纷的起因是:1988年,蓝树堂和李贺修互换了一块离家偏远农田,方便耕种。如今,当地政府开展土地确权,蓝树堂将之前换出去了的地,登记在自己的名下。
“按照以往案例,起诉到法院,已经耕种30年的田地,往往会判给长期耕种者。”讲法律、讲政策、讲感情……在调解组一个小时的苦口婆心劝导下,蓝树堂终于松了口:“那块地,就先由李贺修家种吧。”
“在农村,土地纠纷不容小觑,弄不好容易出大事,跑个十几趟很正常。”李军养悄悄告诉笔者,“这已经算好的了,磨破嘴皮子的事,我们干多了。”
一种奋斗姿态 勇于创新闯新路
8月19日上午,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前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纪念馆前,一座蓝色的“景区交通安全劝导站”岗亭引人注目。烈日“烧烤”,交通劝导员汗流浃背,来往人流、车流却井然有序。
杨军养告诉笔者,才溪派出所将辖区划分为4个片区,分别由4名责任区民警担任“道路警长”,成员由民警、辅警、村干部、“红土义警”等人员组成,开展交通劝导、宣传行动,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他们还建立“智慧警长”信息化管理平台,联系相关部门,通过增加摄像头、施划标志线、增加停车场等措施,有力解决了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交通安全环境焕然一新。
在上杭这片红色热土上,“改革创新”已成为上杭公安服务群众的热词。
8月19日,笔者在上杭汽车站门前看到,街道整洁,人流、车流往来有序。车站门前,就是金岗山片区警务室。
“这里是城乡接合部,常住人口约两万人。以前,城市脏、治安乱、交通堵、市民怨是这里的标签。”上杭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巡逻反恐中队中队长、金岗山片区警务室负责人游友升告诉笔者。
2017年,上杭县公安局决定在此成立金岗山片区警务室,实行“警+N”社区治理新模式,以警务室为主导,整合城市管理执法、巡特警、交警三支力量,发动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服务周边群众和游客,社会治安环境实现了大变样。
“作为红土地上的公安机关,传承红色基因,构建红土警务,打造红心警队,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上杭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卫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