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二支队留守六连北上抗日


吴升辉

1938年3月1日,新四军第二支队全体指战员,告别前来欢送的父老乡亲,踏上了奔赴苏皖抗日前线的征途。第二支队北上时,留下第四团六连130人作为第二支队龙岩留守处的警卫部队,随闽西南潮梅特委机关活动,担负保卫特委机关和留守处的任务。

第二支队北上不到一个月,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下令裁撤新四军第二支队驻龙岩留守处。在其通令中称:“如有违抗不遵命令或仍有越轨行动,肆行宣传煽惑者,着一律视为土匪严予惩办”,并宣布除联保、保甲会议外,一切集会都将以“汉奸”论处。闽西南潮梅特委及时向新四军军部作了请示。由于新四军是国共两党共管的,在军事指挥上接受国民政府的抗日指挥,新四军军部从合作抗日的大局出发,指示闽西南潮梅特委退让,将第四团六连调遣军部。《江声报》为此作了报道:

新四军二支队后方留守处,近获师管区函,奉军委会令,出征各部队,概不得设立留守处,该处接函后,已遵令撤销,最短期间将结束竣事,少数留守处部队,即将悉数调赴前方,但应取何道较为妥善,须候军部电示决定。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挑衅,为顾全民族利益,团结抗日,闽西南潮梅特委忍辱退让,把留守处改为“新四军二支队后方家属住所”。第六连也奉命北上。

4月中旬,第四团六连由第二支队副官陈茂辉、连长刘永生、指导员熊兆仁率领,从白土(今新罗东肖)踏上北上征途,10余名回国参加抗战的华侨青年跟随第六连出发。为了保证沿途的安全,第六连进行了北上动员,宣布了红军纪律,成立了宣传鼓动组、纪律检查组、收容组。除了随身携带的武器、给养外,第六连还要负责将“漳浦事件”中退还寄存于第二支队留守处的数百支枪支运送到新四军军部。国民党省政府为早日达到裁撤留守处的目的,同意派5辆汽车给第六连使用。

出发前一天,数千群众在白土召开了盛大的欢送会。当天,具体负责联系汽车的同志匆忙赶来报告:国民党突然变卦,声称“无车可派”。陈茂辉和刘永生立即前去交涉。

国民党专员先是推诿,后提出“分批运送”,企图分化部队。陈茂辉压住心中的怒火竭力用平静的口气说:“诸位前几天不是口口声声一切以抗日为重,送我们上前线的汽车,绝对优先保证吗?”

没想到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陈参谋,你也是个聪明人,你们还是赶快回去做好分批走的准备吧!”

事到如今,忍耐就会被他们当作软弱欺侮了,陈茂辉立刻放下脸来,严肃地说:“分批走,是想逼我们‘化整为零’,这事办不到!”刘永生表示如果派不出来,那就把部队拉回山上。

一听说要上山打游击,他们立刻换脸。当晚,车子就开来了。

出发当天,白土镇群众夹道欢送。部队同志第一次乘汽车,开始大家都感到新鲜又高兴,但坑洼的路面、烧木炭产生的浓烟等,很快让许多人晕车呕吐。途中,国民党军官还耍起了把戏。

第一部车,加大油门,开足马力,拼命地跑;第二部汽车却走走停停,不断地停下来修理;后边的几辆,有的跟上第一部飞跑,有的则停在第二部的屁股后。

陈茂辉和刘永生站在第一部车的车厢上,见此情景,心知不妙。识破国民党阴谋,刘永生强令停车。

为首的国民党中校责问:“你们不是急着要去打鬼子吗?为什么命令停车?”刘永生跳下车:“不是我们愿意停车,而是有人在拖后腿。”那小子假惺惺地追问:“谁?老子枪毙他!”“是谁,你心中有数。枪毙嘛,也就在口头讲讲。”

刘永生一句话让他说不出话来。刘永生又一针见血:“企图把我们‘化整为零’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

过了好久,后边的汽车陆续赶上来了。陈茂辉高声笑着对刘永生说: “咱们俩先来个‘化整为零’吧!”陈茂辉照旧坐在第一部车,把住行车速度,刘永生则坐到最后一部车,压着阵,催着他们跟上。

这么一来,那老是“闹事”的第二部车就再也不出毛病了。

傍晚时分,部队抵达连城县朋口镇。该地交通四通八达,市面颇为热闹。天黑后,国民党联络员带着一群女子来到驻地,声称要“慰劳”官兵。她们对战士们拉扯纠缠,官兵们深感侮辱,怒斥道:“滚开!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不是你们那号人!”

这时,门外看热闹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当地民众,听清了原委,个个气愤不已,纷纷指责那帮国民党军官瞎了眼,怎么把红军当成他们那号货色来对待呢。此时,一名军官挤进人群,邀请陈茂辉和刘永生至镇上旅馆“商谈要事”。

二人随其进入旅馆,只见满桌酒菜旁仍站着女子。中校联络员笑脸相迎,几名少校和女子上前拉扯。刘永生高声喝道:“你们到底有什么事商量?”中校涎着脸:“咱们边吃边谈。这五部汽车坏了大半,咱们商量如何分批走。来,请、请坐!”

又是要分批!刘永生扭身就走,陈茂辉严肃地说:“我们这支部队的全体同志,决心开赴前线,参加抗日,直到全国胜利。你们为啥千方百计地阻拦我们?强迫也罢,捣乱也罢,拉拢也罢,都不可能拆散我们的部队拉走我们的同志。先生们,你们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当晚,六连立即开出朋口,移驻乡下。国民党军见无隙可乘,只得作罢。

2天后,第六连抵达三明永安城。此时,国民党省政府正忙着将永安作为战时省会,省属机构在一片慌乱中从福州纷纷迁来永安。省政府一个官员截留了供第六连使用的5辆汽车,要求第六连徒步行军。熊兆仁和刘永生前往交涉,双方发生争执。官员指责六连不服从政令,甚至骂六连是“土匪”。最后六连主动让出了3辆汽车,另外2辆要用来拉枪支弹药去军部,坚决不让!

第二天一早,陈茂辉带1个班战士和病员,押着装备物资乘车出发,熊兆仁和刘永生带队徒步行军。到徽州后,六连把300多支枪送到岩寺兵站,全连130多人全部安全到达。随后到章家渡报到。一见面,叶挺军长就高兴地说:“你们辛苦了!你们是小长征,工作做得好!”他拿出《救亡日报》说:“记者替你们汇报了。《扫荡报》是反动的,也登了你们的事迹,替我们做宣传。你们这个舆论做得好啊!”

原来,部队经过建阳时,有几位记者搭车上前线采访,有“救亡日报”的,有国民党“中央社”的,还有2名法国的女记者。一路上,部队战士始终保持红军的光荣传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有机会还帮助群众挑水、劈柴、打扫驻地。记者们非常钦佩。“中央社”的记者说: “同行一段路,胜读十年书,对我的教育太深刻了!”于是,他们把一路的见闻写成通讯,进行了报道。

不久,六连编入军部特务营,投身于抗日战场。

(作者单位: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