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林业调查规划所副所长 罗增炎:
拓宽价值实现机制 增加林农收入
“卖不卖得出,会不会赚钱,这是碳汇项目开发时林农和开发单位普遍存在的顾虑。”罗增炎说。目前,碳汇市场有个现实的情况:一方面林农关心碳汇开发后能分到多少钱,会不会影响林子的其他经营;另一方面碳汇开发单位担心碳汇开发了却卖不出去,造成投入资金难以回本,还担心交易价格低,交易后难以覆盖成本。他表示,当务之急要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发林业碳汇增加林农收入。
林农满怀热情开发碳汇却拿不到钱,是碳汇项目开发的一个尴尬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林农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龙岩市林业调查规划所编制方法学时就“如何降低碳汇项目开发成本”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是在方法学中多设置默认参数,减少调查量,避免使用需要采样进行试验室分析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开发碳汇工具来降低技术门槛,我们开发了两个桌面软件工具,一个用于样地布设,另一个用于项目碳汇量的核算,把复杂的计算让软件系统完成。通过以上两项措施,将项目开发涉及技术层面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幅度降低,第三方技术服务费用也明显下降,福建碳中和林项目的开发成本降低约80%。
与此同时,在保障林农得利方面,对项目收益分配环节坚持让林农得大头,目前已开发的碳汇项目,我们要求在扣除开发成本后,林农得八成,项目开发单位得二成,这二成里还包括项目开发垫资、不能覆盖开发成本时的兜底。
碳汇卖不卖得出的问题是林农和项目开发单位重点关注的问题。现在是前期阶段,存在已开发的碳汇量少,碳中和产品还没有形成消费习惯的双重矛盾,碳汇很大程度上靠生态司法来消纳。未来,政府应当带头拓宽碳汇的消纳渠道,形成“零碳会议”“零碳政府”等碳汇消费新风尚。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最大的碳库,森林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备最大的改造空间。碳汇项目的开发,兼顾了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延缓全球气候变暖。全社会在开展降碳减排行动,当降无可降时,林业部门需要在抵消排放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森林生长比较缓慢的特点,林业部门需要在碳达峰之前做好谋划。
(龙媒体记者 廖倩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