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蓝家渡战斗故地
■ 翁志强
闽西是中央苏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年毛主席率领红四军入闽后,就把闽粤赣边区作为重要的战略区域长期坚持。在这里进行长达五年多的建党、建军、建政实践,闽粤赣边区的人民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红色足迹遍布整个边区。
近日,当年山东南下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福州下放干部的“红二代”与龙岩市闽粤赣边革命史研究会负责人一行五人,顶着炎炎夏日,慕名前往上杭蓝溪镇蓝家渡,追寻当年朱德率领红四军、刘永生率领的游击队在蓝溪镇一带战斗的印记。
据当地“红三代”介绍,1931年6月,肖克的部队就在附近山上与国民党兵展开一场战斗,史称“炮楼顶战斗”,现在山上还留存着当年的战壕。他家所在的高屋村,是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领导经常秘密开会、休息的地方。1932年春,刘永生率永定赤卫团在蓝家渡与国民党张贞部激战,歼敌一个营,这里就是蓝家渡战斗旧址。蓝家渡还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在福建省上杭县的重要交通站点。该站点曾负责接待和转运重要人员及物资,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了人员接送、物资转运等重要任务,尤其在护送党的高级干部和军事人员进入中央苏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蓝家渡位于汀江水运、陆运交接口重要枢纽位置,曾作为红军部队辗转作战的交通枢纽。
听着当地红色传人的介绍,望着绵绵起伏的群山,我们的耳边仿佛响起当年的枪炮声和呐喊声,仿佛进入了当年战火纷飞、炮火连天的激情岁月。红军战士的英勇故事如蓝家渡的江水滔滔不绝,汀水长流,英魂长存。
此次,“寻闽西红色印记,传苏区精神薪火”活动时间虽短,但当年的红军精神、苏区精神已深深烙印在“红二代”的脑海里,成为我们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