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保总监 刘招平:
实现矿产资源与生态资源永续共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矿山建设成为我国矿业转型的核心方向。从2007年绿色矿业概念提出,到202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明确政策要求,行业正加速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型。紫金矿业始终践行这一理念,2013年率先发布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纲要,通过六大创新路径推动全球项目绿色升级,已打造境内国家级绿色矿山12座、省级9座,境外17国项目更以“就高不就低”的标准成为东道国标杆。
刘招平说,紫金的实践证明,绿色矿山建设需要全链条发力:定制化再造矿区环境,让矿区与森林、园林生态共生;推进智能化开采与冶炼,以科技降本增效;创新低品位资源回收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率;投建125亿元立体环境防护网,发布行业首份TCFD框架低碳方案,承诺2029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打破“闭坑复垦”传统,实施“边开采边修复”模式,编制发布业内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南》;依托“矿石流五环归一”技术体系,建成国家级低品位黄金利用实验室。其中,紫金山金铜矿的实践尤为典型:累计投入65亿元治理生态,绿化面积达2.35万亩,荣获“国家矿山公园”“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等称号,生态修复成效远超行业标准。
针对《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提出的税收优惠、鼓励创新等政策方向。刘招平建议龙岩相关部门研究出台配套措施:一是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对生态投入大、修复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精准优惠;二是设立专项财政补贴,重点支持领先企业的绿色技术研发与生态修复项目;三是建立“高标准激励”机制,让履行主体责任到位的企业获得更多政策倾斜。
“唯有通过政策激励,才能激发企业追求更高标准的内生动力,推动更多矿山从‘达标’向‘标杆’跨越,让龙岩矿业在绿色发展中领跑全球,彰显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力量。”刘招平强调。
(龙媒体记者 罗焕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