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项目开发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谢永军:
抓龙头 提产业 促转型 绘就新型工业化新图景
“近年来,我市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思路,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我市‘矿业+’经济,助力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谢永军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矿业相关重点产业稳步发展,有色金属产业产值比增3.3%;机械装备产业产值比增4.2%;新材料产业产值比增10.7%;建材产业产值下降2.5%。
谢永军介绍,当前,我市矿业+关联产业培育已初见成效,矿业+绿色经济方面,形成了磷化工、氟化工、建材、新材料等产业集聚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矿业+智能装备方面,有矿山采掘运输装备、智能化矿山系统、井下特种装备和矿山救援装备等。“虽然我市在‘矿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旧面临资源保障压力较大、产业层次有待提高、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他说。
为此,他表示,一要抓龙头带动。我市不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也同样拥有矿业行业世界级龙头企业紫金矿业,但目前在我市投资布局占集团整体比重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出龙头带动作用,下一步将进一步对接相关龙头企业,深入研究如何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资源、品牌等方面影响力,制定相应措施加快发展全市“矿业+”产业。二是抓产业提升。发挥本市有色金属产业研究院、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平台作用,加强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矿业相关产业产学研对接,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整合科研力量,鼓励企业建立完善高水平研发平台,并加快推动矿业相关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建立并完善露采卡车智能调度系统、井下开采无人铲运多装备多工序协同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加快构建“原料-冶炼-成品”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系统,创建智慧冶金工厂。三是抓绿色转型。在有色金属、钢铁等矿业相关高能高碳行业,实施工艺深度脱碳、原燃料替代等低碳技术重点工程;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创建,指导企业争创绿色工厂、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绿色供应链企业,打造绿色设计产品;探索完善“矿业+”产业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健全矿业资源开发副产品回收利用体系等。
(龙媒体记者 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