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吴志杰:

精绘产业链图谱 深化“三链协同”


在龙岩市推动矿业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矿业产业链的优化与拓展成为关键一环,正孕育着新的发展契机与考验。在登高访谈现场,吴志杰教授深入剖析了当前龙岩矿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与面临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龙岩作为福建省矿产资源重镇,已发现64种矿物,45种有不同程度探明资源储量,还有稀土、萤石矿等八大优势矿种。同时,龙岩差异化布局,以上杭为核心打造金铜、锂电产业链,长汀聚焦稀土深加工等。2024年全市矿业营收1802亿元,为5000亿集群目标提供了现实支撑。

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吴志杰表示,资源建链上,从源头筑牢产业链资源基础。实施找矿突破战略,推动紫金山等基地增储,引入社会资本勘探;健全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创新“矿山修复+生态涵养”模式。加工延链方面,突破“卖原料”困境,实现资源高值化。上杭金铜产业形成完整链条,长汀稀土产业推动资源升级,永定循环经济提升资源利用率;开展链式招商,填补锂电核心材料空白。研发强链环节,推进产学研融合。龙岩学院在矿业相关领域有人才和研发平台优势,将进一步构建校企产学研模式,整合资源,探索研发“矿业+”关联产业技术。

“通过布局前沿赛道,龙岩可以锻造‘矿业+’的未来竞争力。”吴志杰说,一是推进矿业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底座建设:全链条智能化改造,建成智慧矿山示范项目;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扩容公共算力,部署边缘计算节点。二是构建矿区低空应用生态:用无人机替代传统地质勘测,开展环保巡检,建设物流网络,构建实景三维模型等。

吴志杰建议,完善龙岩市矿业产业链图谱,本质是以资源禀赋为纸、科技创新为笔、绿色发展为魂的系统工程,未来需持续深化“三链协同”,让稀土变“稀金”、石头变“芯片”、矿山变“金山”,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书写“矿业+”的新篇章。

(龙媒体记者 郭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