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深耕全产业链 把百香果种成“致富果”
——记武平县优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秀珍
■龙媒体记者 肖燕 通讯员 谢思棋
七月盛夏的武平,各地百香果种植园里金灿灿的果实如繁星垂落。昨日,记者走进优达农业分拣中心,现代化的分拣机械正将新采收的鲜果精准分拣。谈起日前在首届乡村发展品牌大会(中国·博鳌)上获评的“中国乡村发展推介品牌(人物类)”,董事长王秀珍笑道:“博鳌的奖杯是激励,更是新起点!”
王秀珍出生于武平县桃溪镇,大学毕业后曾在北京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工作。正是这段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电商渠道的巨大潜力,并萌生了将家乡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的想法。2013年,带着这份愿景,王秀珍毅然辞职返乡创业。
“武平百香果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一个适合发展的好产业,因此我决定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百香果产业。”王秀珍说。2016年,王秀珍创办了武平县优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如今,公司已经成为一家集种苗繁育、栽培、鲜果加工、产品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百香果全产业链经营企业。公司建有武平首个百香果标准化育苗基地,年培育种苗超100万株;2024年分拣销售百香果8000多吨,曾创下单日承接20万单电商订单的佳绩;前后共带动超万人就业。个人及公司也先后荣获全国“双带”农村青年致富先进个人及省级黄金百香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等荣誉,她的创业事迹被新华社、央视等上百家媒体报道。
近年来,公司以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为抓手,致力于打造集“生产+加工+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优达农业注重种植端的科技赋能,通过无人机巡检、全景化监测、自动化滴灌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百香果种植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同时,王秀珍也着力突破生产端技术瓶颈。面对传统果脯高糖防腐的问题,王秀珍带领团队研发出微发酵、无防腐剂保藏等绿色加工技术,使百香果营养物质保留率达90%以上。在福建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指导下,投资3700万元新建智能生产线。全自动灌装线上,果酱、益生菌含片等十余款新品不断上线,深加工果脯终端售价可达鲜果8倍。
优达农业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目前已成功打通香港、澳门及新加坡的商超渠道。在5月举行的“品牌强农 国际共享”中日韩农业品牌分享会上,公司与日韩企业就鲜果存储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我们正积极借鉴日韩模式、智慧农业技术和文创营销经验,推动百香果产业的‘文化IP化’,将武平生态优势与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结合,打造有辨识度的地域品牌。”王秀珍表示,她将积极承担新时代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打造好更具影响力的乡村品牌,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