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累计打造131个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让更多“实验室成果”在田间结出硕果
本报讯(龙媒体记者 陈斯斌 通讯员 陈颖)昨日,在新罗区厦兴源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的试验田里,优质稻新品种“福香占”长势正好。基地负责人袁涛涛看着这片稻田,难掩喜悦:“这是中科院谢华安院士团队选育的品种,我们和院士团队合作,把实验室里的技术搬到田里,探索AI智慧农场模式,再生稻种植更绿色高效了。”在我市,像这样把“实验室”搬进田间的场景,在各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已十分常见。
近年来,我市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全力打造了131个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这些基地不只是简单的种植场所,更是“田间实验室”。我市创新构建“推广部门+基地+科研部门”合作模式,各基地都与至少1家科研机构签订共建协议,形成紧密协作关系。这让基地深度参与科研“前端”研发,还能加速“后端”技术落地,让农田和科技实现“双向奔赴”。
“试验示范基地就像桥梁,把科研团队和田间地头连起来。”袁涛涛说。厦兴源基地联合谢华安院士团队、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将实验室里的品种培育、栽培技术等,在田里试验、完善,再推广。这种“把实验室搬进田间”的模式,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引擎。
为了让科技成果真正扎根田间,每逢农业生产关键时节,我市农技专家还会在基地组织田间技术培训与观摩活动。此外,每个基地至少对接10户农户,构建“农技专家+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户”链式推广服务模式。截至目前,示范基地累计包联帮扶农户1000余户,带动周边1万余户农户应用新技术,让科技赋能农业的成果不断绽放。
目前,全市各基地累计开展227个次主导品种、410项次主推技术试验示范,主推技术到位率100%。2024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9.7%,居全省第一;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8%,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2%以上和4.02%。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田间实验室”让农业科研更接地气,也让农民快速用上新技术。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完善合作机制,让更多“实验室成果”在田间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