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陈明与辛锐烈士:
伉俪热血洒疆土
陈明与辛锐合影
■符维健
伟大的抗日战争,那是一场烽烟滚滚、惨烈悲壮的战争。
出生于龙岩东肖的陈明,戴着一副黑边眼镜,镜片后锐利睿智的目光折射出坚定不屈的沉着。他身经百战,曾是中共福建省委首任书记,是赴苏联留学的知识分子,是艰难万险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来人。为了抗战,陈明又辗转千里挺进山东。
1941年11月,日本侵略军对沂蒙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实行“铁壁合围”“三光政策”,妄图消灭我山东八路军主力和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摧毁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时任山东战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的陈明与山东党政军直属机关,在沂南、费县交界处的大青山凭借沂蒙山的有利地形,日夜与敌人周旋。
11月30日,他们在费县大青山附近突遭数倍于己的日军包围,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险恶遭遇战就此打响。陈明是队伍中的最高领导人,他把直属机关的武装集合起来,奋勇迎敌,他命令警卫连带队从猫头山侧向西望海楼方向突围,自己留在第三梯队掩护。
当他望着爱人辛锐带领“姊妹剧团”的背影消失在猫头山北时,如释重负。那可不是一般的女子!辛锐系济南大明湖畔出名的闺秀,与辛颖是一对同胞姊妹。日军侵占济南,父亲辛葭舟带领全家避难出走,困境中遇到八路军,随后毅然举家参军。
陈明忘不了与辛锐的初时相见。美丽的辛锐,明眸皓齿,微着口红,身材窈窕,穿着黑裙子,脚著白丝袜黑皮凉鞋,一路北行,观者如堵。两个月后,辛锐穿上军装,端坐在王庄山东党校里学习,秀美的脸上扑闪着一双美丽的眼睛,认真地听陈明这位被誉为“有权威的理论家”的老师讲课。在陈明的教育影响下,不久,辛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大小姐到八路军战士,完成了角色转换。
陈明与辛锐相互倾慕彼此的卓绝才华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终于珠联璧合,喜结良缘。他俩的结合成为沂蒙抗日根据地人民传颂的一段佳话。
夏去秋来,日寇的疯狂扫荡,姊妹剧团也陷入圈中,队伍进入大青山五道沟时,辛锐碰到陈明,由于各有重任在肩,只是匆匆相互叮咛后,辛锐便带队向西突围......
陈明的思绪回到了眼前无情的战场。敌我双方的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随同陈明一起突围的4人,只剩下19岁的警卫员吴开玉。他们跑到东、西两蒙山之间的大沙河沟崖时,又遭到日军重机枪火力封锁。此时,陈明双腿受伤,伏在沟崖间动弹不得。他对警卫员小吴说:“你快跑吧!活一个是一个,反正我不能跑了。”小吴不愿离开,陈明严厉地命令他快跑。此时“抗大”司令部虽派出人员奋力抢救陈明,但是日军已经叫喊着包围上来了。陈明睁着喷火的双眼,忍受着剧烈的疼痛,镇静地瞄准敌人,连发三枪,撂倒三个敌人。
陈明留下最后一发子弹,“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把枪口对着自己。一声枪响划破长空,响彻沂蒙。这位龙岩人民的骄子壮烈殉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9岁。
此时,辛锐在猫头山北带队突围,被日寇机枪打断右腿、洞穿小腹。所幸被战友救下,连夜抬到大青山脚下火红峪。窄小的洞口低矮得使人不能抬头,身下只铺一床小草苫子,盖一床很薄的破被子,外面下雪,里面潮湿。寒冷的天气,使昏迷的辛锐一次次苏醒过来,她不但日夜忍受伤痛和寒冷,还牵挂着丈夫陈明的安危,每每从噩梦中惊醒、呼叫。
她不知道陈明已于突围的当日就牺牲了,还痴痴地盼望着爱人来把自己接走,感受爱人的呵护。一个23岁的女人,身着怀孕、身受重伤,在寒冷的石头夹缝里承受着怎样的折磨!可是,抗日的意念顽强地支配着她,使她精神不颓,意志刚强。
12月17日拂晓,搜山的敌人突然来到,卫生二所的人抬着辛锐急速转移隐蔽,顺着村南山沟东去200米,迎面碰上敌人。同志们急忙抬着辛锐向外突围。日军追了上来,机枪打个不停。辛锐担心继续抬着她会蒙受更大损失,焦急地喊:“放下我,你们快走!”抬担架的同志坚决不肯。辛锐急了,厉声说:“执行命令!我用手榴弹掩护你们突围。”说着,她便向敌人投出了第一颗手榴弹。抬担架的同志只好忍痛把她放在三块巨石中间一个隐蔽处,趁硝烟遮掩敌人视野,向东南方向突了出去。辛锐目送他们走后,端坐在地上,拧开手榴弹保险盖,沉着迎击敌人。突然有一个敌人发现了她,嚎叫着“抓活的。”辛锐瞅准敌人,扔出了第二颗手榴弹。接着,又一个日军军官上来了,命令冲上去抓活的。就在敌人往上冲时,辛锐扔出了第三颗手榴弹。日军军官受了伤,捂着腹狂叫“枪毙,枪毙!”这时,一个日军射出了一颗罪恶的子弹......党的好女儿、闽西人民的好媳妇辛锐献出了宝贵生命。
一对革命的伴侣,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抛却儿女情长,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英勇抵抗,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合奏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