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广付:跨界创业进入新赛道
图为隋广付在管护百香果。
■通讯员 魏先滨
近日,江昊农业基地迎来里程碑式发展:该基地与省内农业高校共建的种苗研发实验室正式挂牌,聚焦耐储运芥菜、抗病芋子及番茄新品种培育。“我们不仅要让农业更智慧,更要让种子更接地气。”隋广付指着玻璃温室内整齐排列的试验苗床对笔者说道。
在闽西南的青山绿水间,隋广付夫妻用科技重新诠释了农业的未来。隋广付与妻子曾是建筑智能化领域的资深从业者,2023年,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熟悉的领域,将目光投向充满潜力的智慧农业赛道,在永定湖坑镇这片热土上,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破界:从钢筋水泥到希望的田野
“建筑智能化与农业看似跨度很大,但底层逻辑都是通过技术提升效率。”隋广付这样解释转型的初衷。夫妻二人带着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投入1500万元创建江昊农业科研基地。他们将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引入传统农业,搭建起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温室里的温湿度、光照、灌溉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一部手机即可完成远程调控,告别靠天吃饭的农耕模式。
深耕: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2024年,江昊基地完成华丽蜕变。隋广付团队不仅将业务延伸至农业科技研发、温室工程设计与施工领域,更开创性地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开展研学活动,推广智慧农业新篇章,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00人次;建立的蔬菜溯源系统,让消费者通过扫码就能查看作物从种子到餐桌的全流程数据;互联网+农业模式更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30余个城市。
升华:科研赋能乡村振兴
针对闽西地区气候特点,实验室成功培育出耐储运的“江昊1号”芥菜,其保鲜期较传统品种延长15天;抗病性强的“江昊芋王”则有效解决了芋头软腐病难题,亩均增产达20%。如今,基地已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产业示范的完整闭环,带动周边3个乡镇发展设施农业超5000亩,户均年增收达4.2万元。这对夫妻的创业史,恰似一部现代农业的进化录。他们用代码编写田园牧歌,让传感器成为新农具,证明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不仅能提升效率,更能重塑乡村价值。
正如隋广付所言:“当5G基站与蔬菜大棚共生,当算法模型在田间地头验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一个传统行业的涅槃重生。”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正以智慧为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