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金砂,传播革命火种


廖湘忠

永定金砂人民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坚持革命斗争长达20多年,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了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在革命的征途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中共永定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举行地

1927年7月,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上级党组织指派张鼎丞等回到永定溪南领导革命斗争。张鼎丞以乡村教员身份为掩护,走村串户,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并物色培养骨干分子、发展党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培养,第一批发展了金砂公学7名教员和2名农民加入了党组织,接着成立了党小组,并继续发展新党员。9月上旬,在金砂西湖寨(张鼎丞家)建立了中共溪南支部,张鼎丞任书记。此后,溪南党支部继续发展党团组织,建立农会,秘密组织“铁血团”,为后来成立区委、县委打下了组织基础。

从 1926 年至 1927 年 10月,永定先后建立了永定、金丰、溪南、太平4个党支部,至此,永定全县已有120多个党员,其中农民占五分之三,工人和知识分子占五分之二,党组织比较健全,能按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员教育。在开展减租斗争中党员成为中坚力量,农协会组织已发展到30多个,中共闽南特委决定成立永定县委。

闽南特委开始着手召开中共永定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经过协商,确定每个支部派代表3至5人,会议地点选定在金砂公学。闽南特委决定利用在金砂太平村举行的“金谷寺油灯会”的机会,让代表们以参加油灯会的名义前来参会。1927年10月25日,中共永定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金砂公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张鼎丞、卢肇西、陈正等20多人。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共永定县委,选举产生县委委员10人,选举罗秋天为书记,罗秋天、张鼎丞、卢肇西为常委。大会认真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坚决执行“争取群众、武装暴动、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的斗争方针,以溪南为中心,与湖雷、金丰等地联成一片,迅速发展革命力量,以形成包围县城的态势。

中共永定党代会的召开和县委的建立,标志着永定人民在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各地群众的革命斗争,大力发展农民协会,开办平民夜校,向党团员和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组织铁血团员进行军事训练,秘密开办兵工厂,制造武器弹药,为永定农民武装暴动积极做好思想上、组织上和军事上的准备。

金砂人民在“清乡”中进行英勇斗争

1928年8月7日,坎市暴动失败后,闽西秋收暴动委员会组织暴动队伍150人开往金砂古木督与张鼎丞、邓子恢领导的溪南红军营会合。

由于张鼎丞是永定暴动的总指挥,而金砂是张鼎丞的家乡,是溪南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因此,金砂成了敌人“清乡”的重点。永定县委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组织反“清乡”斗争准备。1928年7月7日清晨敌人的“清乡”行动受到金砂暴动武装的阻击。敌人恼羞成怒,进行疯狂报复,纵火焚烧西湖寨、洋田、赤竹凹一带的民房和庙宇,特别对溪南区委和张鼎丞等经常活动的“树德楼”、金砂公学和兵工厂、店铺等进行烧毁。

敌人的残酷摧残,激起农民群众的极大愤慨,群众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进行英勇的反击斗争,烧掉了首恶分子的房屋。敌首江湘不甘心第一次“清乡”失败,又纠集了民团500余人,再次窜犯金砂。敌人的两次“清乡”,金砂10多个乡村遭难,被烧毁民房1640多间、商店20余家、祠堂庙宇13座,被抢去粮食900多担,耕牛32头,鸡、鸭、家具等财物不计其数。

敢为人先的分田运动

溪南地区的农民,受封建剥削最重。反对封建剥削,实行土地革命,是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根据中共永定县委的部署,永定暴动围城的队伍返回金砂后,就酝酿没收与分配地主的土地问题。进行土地革命,这项工作不仅在闽西,就是在全省都是第一次尝试。为获取分田经验,张鼎丞、邓子恢等人深入各乡村进行调查研究,而后在卓坑源土地庙召开土地分配座谈会,邀请熟悉土地情况和有经验的20多位老农民参加。通过座谈,详细了解当地各阶层土地占有的状况,讨论制定了分田的原则和办法。县委和区委决定:首先在古木督、卓坑源和樟塔三个村进行分田试点工作,待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在分田试点取得了经验后,溪南区委、区苏维埃政府便迅速把他们的经验在全区推广。正值稻子成熟之时,为了抢先在收割前分到土地,收割后不必交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溪南13个乡约2万人口、2万多亩土地的分田工作,溪南农民第一次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金砂首次分田,创造了一整套土改分田的方针、政策和办法。这些经验与后来中央公布的土地纲领,在原则上基本是一致的。金砂分田的经验,在1929年7月毛泽东亲自指导下召开的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为经验分享给全体代表,后来又推广到闽西各县和其他根据地实施,为各地土地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资料来源:《永定人民革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