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从古田会议决议中汲取语文教学智慧
■ 张阿贞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在龙岩上杭胜利召开,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
古田会议决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文献,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智慧。虽然它主要聚焦于党建和军队建设,但其中的诸多理念和方法对于教育工作者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人才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有效的策略。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纲领性文件,古田会议决议政治立场鲜明,文风以务实严谨、问题导向为核心特征,既注重辩证性与系统性的结合,又体现通俗性与规范性的统一,这直接为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典范本。
主题鲜明,逻辑严密。古田会议决议围绕“纠正党内错误思想”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采用“问题表象—根源分析—解决路径”的三段式论述结构。例如,针对“个人主义”问题,先列举“消极怠工”等具体表现,再剖析其源于“红军物质生活太差”等,最后提出“加强教育、设法改善红军的物质生活”等具体措施。这种结构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启示学生写作应聚焦核心论点,避免言不对题,泛泛而谈。同时应强化逻辑递进训练,践行议论文中“现象—原因—对策”的框架设计。
语言简洁,求实存真。古田会议决议摒弃空话套话及繁复修辞,用短句、直陈式表达传递核心思想。如“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一成决议,就须坚决执行”等表述,语言平实却极具力度。在语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比当下某些空泛的“套话式”作文,体会简洁语言的力量,并通过仿写训练强化精准表达主题思想。
问题具体,例证鲜活。古田会议决议列举了“宣传布告使用生僻字”“士兵教育忽视阶级分析”等真实案例,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写作原则。这启示语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提取素材,避免虚构空洞的“应试化”写作。
古田会议决议不仅是政治文献,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教育方法论的思想宝库,其理念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高度契合,给予了我们诸多教学启示。
应重视思想教育,努力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古田会议决议强调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指出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确保党和军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语文教学中,这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将价值观教育融入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文章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教师应善于挖掘这些文本中的思想教育资源。例如,在教授经典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所传达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和民族精神。如学习鲁迅的《故乡》,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旧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刻批判以及对新生活的热切向往,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真理的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语文教学成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重要阵地。
应注重组织建设,努力构建高效有序的课堂学习环境。古田会议决议强调加强组织建设,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和分工,以确保党和军队的高效运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组织和秩序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课堂规则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如遵守纪律、积极发言、尊重他人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通过这样的班级组织建设,营造一个有序、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应倡导民主集中制,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氛围。古田会议决议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充分发扬民主,让红四军广大党员和士兵充分发表意见,又强调集中统一,确保决策的有效执行。在语文教学中,这体现为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写作技巧的探讨,都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话语权,让他们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交流思想、碰撞火花。通过民主集中的教学方式,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为语文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
应强调调查研究,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能力。古田会议决议重视调查研究,认为只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在语文教学中,这对应着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鼓励他们针对感兴趣的语文话题进行调查研究。比如,组织学生进行“闽西方言文化调查”,让学生通过采访长辈、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家乡方言的词汇、语法特点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设计调查方案、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从而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基于调查研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成为主动的探索者。
古田会议决议对于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不仅在于其作为历史文献的典范性,更在于其蕴含的问题意识、实践精神与人民立场。通过文风解析与教育思想提炼,中小学语文教学可突破工具性局限,在语言训练中实现价值引领,在文本研读中激活历史智慧,最终培养出兼具语言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学习者。这一探索既是对古田会议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亦是对语文教育本质的深度回归。
(作者单位:龙岩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