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下都实行“传统工艺+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模式

团子茶产业提质升级铺就共富路


通讯员 黄大伟 蓝佳萱

5月6日,在上杭县下都镇团子茶红领共富工坊的制茶车间内,工人们将鲜叶铺开进行晾青,摇青机匀速转动激发茶叶香气,随后经历杀青、揉捻、复炒等工序,车间内茶香四溢。

车间内,现代化制茶设备贯穿生产全流程。自动化揉捻机组替代传统手工揉制,既保留茶叶完整度又提升效率。针对闽西多雨气候,车间配置多套智能烘干设备,通过恒温循环技术确保阴雨天气下的茶叶品质稳定。

达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善基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茶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也让曾经一下雨就不能制茶的苦恼得到解决。

作为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杭下都团子茶的制作技艺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已有近三百年历史。团子茶其独特的“三次摇青、两次复炒”工艺,使茶叶形成兰花幽香与醇厚回甘的“喉韵”特征。为破解传统工艺标准化难题,砂睦村党支部与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立合作机制,通过改进工艺和投用智能设备,提升茶叶品质。

下都镇砂睦村党支部村书记郑浩兴表示,下都镇通过“传统工艺+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模式,推动茶产业提质升级。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该村以红领共富工坊作为产业枢纽,整合技术培训、生产标准制定、市场对接等核心职能,并搭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协作平台,打通产销渠道,实现资源整合与利益共享。

“为推动团子茶的品牌化、市场化,我们发挥下都团子茶红领共富工坊作用,引领茶农生态种植,现全村已有450亩茶园,预计产量5万斤,产值550万元。”郑浩兴表示,为更好地提升团子茶的品质,下都镇还对做茶师傅进行培训,提高制茶技艺;不断完善团子茶标准化生产,引领团子茶产业健康发展,走出一条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结合的新路径,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