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施产业链党建五项机制20条措施——
党建引领 链动产业
■龙媒体记者 池银花 通讯员 林全斌
我市近期出台的“抓产业链党建促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未来三年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市“2+4”工业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形成机械装备、新材料、有色金属等3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打造3个以上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形成7个以上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链集群;各县域形成1至2个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差异发展的重点产业链集群......
龙岩作为山区地市,也是传统重工业的产业腹地。此次“行动方案”的实施,既是对我市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化引领,也是对县域经济高质量重构的有力推动。“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我市将产业链党建作为赋能强链补链延链的关键抓手,以“十个有”即“有县委一线指挥、有明确首位产业、有部门和乡村协同推进、有产业链综合党委协调、有一链一人才政策服务、有干部专才专用保障、有龙头链主企业带动、有标准化园区承载、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撑、有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为标准,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
实现“产业优”更要从“机制活”上做文章。此次“行动方案”创新构建“大党建”思维,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在推行“五项机制”、破解“五个问题”上下功夫。即通过推行县级党委一线指挥破解工作力量不聚焦、发展资源分散问题,推行产业链发展考核破解抓产业政绩观问题,推行项目飞地模式破解发展空间受限、镇村财力不足等问题,推行干部专才专用破解专业干部培养问题,推行产业链特聘专家团、创业合伙人制度、项目合伙人制度破解山区引才留才难、成果转化难问题,着力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山区样板。
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同时明确了“组织聚链”、人才强链”、“创新延链”、“干部铸链”等四个方面实现新发展,即力争到2027年底,在全市培育10个红色链主企业、100个链上红色车间、1000名链上红色标兵;柔性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0名(个),培养卓越工程师100名,聚引银发人才100名,设立人才飞地50个;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0家,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突破100家。
从“链上党建”到“四链融合”,此次“行动方案”出台了20条重点举措,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在“组织聚链”方面,我市将推行县级党委一线指挥,推动县级全覆盖设立产业链综合党委,健全产业链综合党委会商机制,并实施“十百千”红色领航工程。在“人才强链”方面,将组建重点产业链特聘专家团,探索创业合伙人、科技副总制度,实施银发人才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等。此外,在“创新延链”方面,支持人才飞地科技创新,支持重点产业链建设中试基地,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人才自主认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干部铸链”方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方面,优化引进项目激励机制,开展“专才专用”交流调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产业链一线实践锻炼,实施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工程,培养锻炼一支懂产业、会经济的干部队伍。
记者手记
高质量党建素来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此次“行动方案”的出台实施,对全市而言,是立足闽西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县一级而言,是立足县域经济的高质量重构。相信随着“行动方案”的落实、产业链党建工作体系的完善,我市将逐步推动干部人才往产业链上走、资源资金往产业链上投、政策往产业链倾斜,进而更好地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