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生日宴
■ 钟秀芳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时光流转,年味在变,唯一不变的还是那合家团圆、和睦喜庆的情怀。前年春天,爷爷曾说希望过年时在外的晚辈们都回来,他请大家在武平唐香楼一起给他过一次生日。
然,爷爷终究没有等到大家给他再过一次生日。那年夏天,爷爷离开了我们。我所说的爷爷,是父亲的生父。小时候,我总感觉和这个爷爷有些距离。随着岁月的流逝,取而代之的是日益浓厚的理解与珍惜。常住龙岩十余年,回武平的一大乐事就是可以见到爷爷,端上小板凳挨在老人跟前,一起唠唠家常。有时爷爷会感叹自己老了没用了,我说每次回来喊爷爷奶奶有人应答就是我们的福气。
爷爷出生于1931年5月16日,20岁投身教育工作,这一干便是一辈子。1985年7月,他在武平一中光荣退休。他生育了一女六子,父亲是他第四个儿子,尚未满月时便被送给他人做养子。在交通不便的年代,爷爷从未间断与父亲的往来,他想尽办法探望自己那15公里外的儿子,逢节假日还让他的侄女帮忙把年幼的父亲带回老家看看。小时候,我曾问父亲是否埋怨自己的生父把他送人,他说生父与养父同样伟大。
自我记事起到高中,每年寒暑假都去爷爷家小住一阵,几个叔伯也都住在一起。饭后,一大家子常常结伴散步。在小住的时光里,我从未听过大人们的纷争声。每年过年围成几桌,主桌的叔伯姑父纷纷向爷爷汇报一年来自己小家的成绩,颇有一番比学赶超的氛围。爷爷听后时不时点点头,再跟着重复一两句,像极了圈关键词、划重点,然后若有所思说上一句“好”。
我曾无意中和爷爷说起家族中同辈985、211院校毕业的多,至少本科,只有我是专科。他点出我的几个优点,告诉我:人谦虚没错,但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己有他无,不比人家差,有些方面还超过他人。也聊起过他在特殊年代所受的委屈和苦楚。问他是怎样度过那段岁月的,他问我看过豌豆吗,豌豆都能在寒冬开花结果,人难道还不如一粒豆子吗?
爷爷是幸福的,有一个好妻子和他相濡以沫互相扶持走过71个年头,孩子们都敬重他和奶奶,细细想来,他的女婿、儿媳、孙媳个个都是好性格。爷爷住院期间,几个儿子争着到医院照顾。有一幕让人好生羡慕,叔伯们均已三世同堂多年,在讨论要不要给爷爷称体重的时候,兄弟几个开启了孩童般的对话模式,在93岁老人面前,他们都是孩子。
爷爷离开的那天早上,坐在病房窗边望着远方沉思,见我来了,让我去上班不用陪他,还问了我上班路程和时间,这便是我们爷孙俩的最后一面。说话,向来硬气的爷爷“失信”了,说好生日宴终成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