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庙前
■ 吴海平
正月初三,又一次来到连城县庙前镇中心街道,再次感受到庙前镇令人震撼的场面,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节在这条街道上演。
晚上七点左右,华灯初上,街上已是彩旗飘扬,人潮涌动。远远看到烟花已经陆续升空,一声声炸响,夜幕中盛开着一朵朵美丽的花环,街道另一头应该出龙了,聚集的人们早已把街道围个水泄不通。
按照客家人的习俗,龙到家门口或商铺门口,主人都要鸣炮相迎,迎接新年的好运、财气、福气、健康。伴随着“咚咚锵”的锣鼓声,龙越来越近了,临街商铺主人点燃烟花迎接,也迅速点燃了节庆气氛。
第一条龙来了,小伙子们一色黄色衣服,头戴黄巾帽,高举着大龙款款而来。那是一条金黄色大龙,细细的龙鳞,金光闪闪,耀人眼目,龙头高翘,眼珠突兀,张着大口,龙头被举得高高的,威武挺拔。突然,领头的小伙子将龙珠举起挥动,龙戏珠开始了,整个龙开始旋转搅动翻腾,上下涌动。动作连贯威武,声势浩大,极其震撼。龙后面有一辆装饰精美的皮卡车,车上站着一群穿同样衣服的鼓手,他们挥舞着有力的臂膀,把大鼓擂得震天响。最吸引人的是最边上的小伙子,他大汗淋漓,双手用力擂鼓,双脚用力翘着车尾,车随着他打出的“咚咚锵、咚咚锵”的鼓声,车一颤一颤地行走着。他那倾情投入的样子感染了整个场面,气氛异常热烈,大家心潮澎湃,脸上洋溢着欢笑。所有参与者激情燃烧似火,在震天的呐喊声和热闹的气氛中,家族的凝聚力被无限放大。
一条条龙相继出现,大大小小不少于十五条龙。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双龙的出现,这是两条不同颜色的龙,一条黄色,一条红色,在夜幕中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最让人惊讶的是,双龙龙角高耸,睁着几近崩裂的眼球,张开大口,同时从舌尖吐出一米左右的闪亮火焰,在场的人无不为之震撼、惊愕。两个舞龙手头戴着和龙相同颜色的巾帽,挥舞着手中的明珠,跟着一路挥舞过来,上下翻滚缠绕,动作娴熟,迎来片片喝彩。一时间,喝彩声、锣鼓声、鞭炮声、烟花爆炸声......各种声音杂糅在一起,在庙前街上绽放民俗文化艺术最美的交响,整个庆祝活动达到了高潮。游客们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瞬间。
置身于美丽而又狂欢的庙前镇,感受这种热烈的节日气氛,享受着浓浓的客家情,感觉这完全是在享受一场富有客家特色的文化盛宴。连城县庙前镇几百年来对民俗文化的传承,这种热烈程度,令我惊叹,也令我感动。民俗文化节的浪潮,扑涌而来,我沉醉,我欢呼,狂欢文化庙前,感受一场时代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