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新为引领 赋能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的经验和启示
■ 兰田
2024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不断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
林草兴则生态兴,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具有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的“四库”功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林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主阵地。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福建省上杭县白砂国有林场坚守为国造林的初心和使命,在解决怎么种好树、造好林、用好林的林业产业难题中,加快建立科技创新的新支撑、健全制度环境的新保障、培育多元经营的新业态,赋能闽西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出新的路径。
一、建立新支撑,推动林业产业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形成林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在现代林业产业升级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白砂林场以龙岩创建“国家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契机,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立足于树种培育、林业碳汇等关键核心领域,根据林业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共建,引进了1位院士、2位杰出青年专家、25位教授等专家人才,依托全球顶尖的生物多样性试验平台、中国第一家研究树种菌根类型的试验平台、世界首创的双塔移动通量观测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创建“四个样板”,打造“五园一圃”,建设60余个科技示范点,成为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示范样板最多的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科技兴林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构建“问题导向—合作开发—示范推广”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体系,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效率。
二、健全新保障,护航林业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林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果不仅需要以前沿性的科技技术作为基础,而且还需要相互匹配性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二者协同发力实现林业产业发展。为创造出科技兴林所需的环境和条件,白砂林场对内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科学化、人性化的考评方法,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营造敢干事、肯担当的创业氛围,筹谋在前、主动出击,通过“优政策、抓引进、搭平台、强服务”制度,解决高校科研项目用地申请难的痛点,疏通前往项目所在地道路烂的堵点,破解全方位提升林场基础设施水平的难点,由此集聚更多大规模资金和高层次人才,始终保持创新活力,不断在林场科学研究、经营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推陈出新。关键就在于破除影响林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障碍,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让林业产业生产要素源源不断流入最活跃、最前沿的领域。
三、培育新业态,拓宽林业产业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长期以来,林业产业发展主要通过生产要素大量投入,对林木直接砍伐利用的方式来获取林业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过度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元化经营,不断创新林业新业态,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才能走出林业产业“独木经济”的困境。白砂林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托森林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开发新型林业生态产品,探索“林场+”项目模式:与福建和康药植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上杭骨碎补育苗中心、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与上杭紫金矿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林业碳汇项目;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创建全省首家司法绿碳基地;与国企、院校等多家单位,共同打造森林公园、生态教育基地......推动国有林场从“以采伐林木为主”到“以利用森林生态资源、促进森林资源共享为主”的方向转变,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古田干部学院 中共龙岩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