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抓好政治训练系统工程
■ 陈宝荣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把强化政治训练作为一个独立章节进行了强调和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强化政治训练的高度重视,这是摆在各级党校面前的重大课题,需要将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强规律研究和探索实践,深入推动改革创新,构建完善教学体系,着力提升培训效果,努力打造政治训练的样板工程,为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贡献智慧力量。
深悟内涵意义,明确政治方向和价值目标。开展政治训练是我们党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开展大规模集中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等举措,对全党干部开展全方位的政治训练,高度统一了全党的意志和行动,有力推动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使命任务提供了坚强思想政治保证。历史和实践证明,强化干部政治训练对于坚定政治信仰、维护政治团结、提高政治能力有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三者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是政治训练的价值所在和目标所指。坚定政治信仰是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基石,需要通过加强党的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夯实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党的政治主张、政治纲领、方针政策转化为实际行动。维护政治团结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因素,需要通过加强党性教育和党内政治生活锻炼等方式,引导广大干部提高党性修养,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做到对党忠诚,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高政治能力是提高广大干部履职能力的根本前提,需要通过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的训练,不断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突出内容重点,提升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加强党的理论教育,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根据不同班次学时、对象特点等因素,建构培训内容,做好课程安排,着力帮助学员夯实理论基础,坚定理论自信,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有机融入党的理论教育模块,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推行课堂讲授、案例解析、现场感悟、研讨交流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多渠道多方式引导干部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等重要著作,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加强党性教育,突出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将党章作为中长期班次必修课,通过有针对性地重点安排党内法规、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等相关课程,加强政治忠诚教育、纪律规矩教育、民主集中制、政治文化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斗争意识和斗争本领。强化党的宗旨、革命传统教育,重点通过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学习教育,以及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引导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重点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等课程,引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升政德修养和道德修为。
聚焦重点对象,培养执政骨干和新生力量。以“关键少数”和年轻干部为重要对象,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加强培训班次规划,分级分类组织开展政治能力专题培训。加快推进中央和地方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干部培训档案,提升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为精准调训、全员培训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各级《规划》部署的任务指标得到不折不扣完成。强化“一把手”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政治能力培训,通过举办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专题研讨班、任职培训班、政治能力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加大轮训调训力度,严格落实新一轮干教规划指标要求。加强新任职领导干部培训,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高层次人才等重点群体的政治培训。建立大规模培训年轻干部的理念,适当突破“后备干部”的特殊身份标签,研究制定新一轮年轻干部培训计划,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参加政治培训,在市、县层面可考虑将教育卫生系统等企事业单位年轻干部纳入培训范围。根据年轻干部不同成长阶段特点,用好各类资源,开展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和实践锻炼,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政策解读、案例教学、现场体验等方式开展系统培训,力争做到全员覆盖、精准有效。
完善链条机制,提升组织效能和训练效果。加强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干部政治训练的重点内容和特殊需求,不断改进培训设计,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全过程党性锻炼,狠抓作风建设和学员管理,在中长期班次中实行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双百分考核机制,全方位考核评价学员的学习态度和表现、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等情况,推动各类政治培训班成为党校学风建设的标杆。强化政治辅导,针对中青年干部培训,试点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强、工作作风硬、实践经验足、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曾任或现任领导干部担任政治辅导员,围绕学员思想困惑和工作实际,通过谈心谈话、座谈交流、参与研讨等方式,为他们传授经验、答疑解惑。强化学习辅导,在年轻干部培训中探索推行“导师帮带”制度,选聘一批理论素养高、政治素质强的领导干部和优秀教授担任导师,通过与学员“结对子”的方式,开展全方位、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员高质量完成各项学习培训任务。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邀请各地党委(党组)和有关部门领导作专题报告或与学员座谈,进行政治教育、政策解读或者经验分享。强化组织生活,重视临时党支部建设,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性分析、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丰富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政治文化教育。强化考核评估,加强对班次、课程的质量评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收集学员意见,为改进培训设计、推动课程提升提供依据,着力健全培训质量的动态管理机制。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