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蟠山上重建天龙寺


图为天龙寺胜境。

■傅长盛 严相文 文/图

上杭县白砂镇早康村龙蟠石山腰上,有一座汉唐风格的仿古寺庙,这就是今年年初落成开光的早康天龙寺。天龙寺背靠龙蟠雄山,明堂广阔,众山拜揖,方圆数十里秀丽群山尽收眼底。

天龙寺原为龙蟠石书馆,始建于明末清初,寺院尚存碑刻为证,距今近400年。书馆占地约15亩,招收山下早康村严氏族嗣到书馆学习,数百年来,人才辈出,东洋堂严姓36位秀才中,有16位是来自龙蟠石书馆的弟子,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书馆在1930年被一次山洪泥石流冲毁,此后荒废,旧址上长出了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

1990年代初期,早康村里的黄全金、陈梅菊、严宜福、洪来娣、袁菊英等老人来到了龙蟠石山上,寻找书馆的具体位置,自带饭包、干粮、劳动工具,徒步上山,清理书馆旧址上的竹木和杂物。经过几年努力,他们硬是用手提肩挑等最原始的方式,到1996年夏天,龙蟠山书馆旧址上终于建起了一座砖木

结构的四合院寺院,取名早康天龙寺。接着他们想尽办法,走村串户,募集资金,恭请了佛菩萨圣像35尊,安放在正厅殿堂,供十方信众朝拜祈福消灾。每逢初一、十五、重要的节日,来寺院祈福信使络绎不绝。

2010年冬,一位28岁的安徽僧人释演普来到了天龙寺,被这里独特的优美风景和上等的风水格局深深吸引,在十方信众的簇拥下,正式驻锡天龙寺,开启了他的弘法人生。他在交通、信息闭塞、穷乡僻壤的龙蟠山上一住就是10多年,坚守简陋的寺院,历经千辛万苦,十方筹款,对上山道路进行3次拓宽改造、水泥硬化,如今一条4米宽的水泥道路直通寺院。经多方努力,寺院通了电,安装专用变压器,接通了自来水设施,寺院的基本生活设施日臻完善。

当年建成的天龙寺,受风雨侵蚀,梁柱朽烂,大雄宝殿及僧寮后方护坡坍塌,经有关部门鉴定为危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龙岩市民宗局批准,寺院通过民间渠道,筹措建设资金800多万元,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图纸,新的寺院于2021年1月动土施工,拉开了重建序幕。2022年6月,一座仿唐代风格的大雄宝殿矗立在龙蟠山上,附属配套的寮房和斋堂也顺利落成,2024年1月1日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