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式现代化与新发展理念的三对契合关系
■ 吴英贵
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南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作为新时代原创性的经济工作根本指针的新发展理念,两者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新发展理念内涵要义彼此高度契合,系统把握两者的“契合点”,更好统筹推进现代化和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是两者实践道路上的内在要求。
一、基本国情与创新发展: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与新发展理念都要求“革故鼎新”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14亿人口这一基本国情上进行的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而解决好这些难题和挑战就在于“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一个绵延5000年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既要正视自己独有的历史资源,又要拥抱人类社会进入“世界历史”以来汹涌而至的现代世界潮流。而新发展理念所关注的创新发展解决的是发展的动力问题,这为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困境和挑战提供了实践指南,在谋求发展上就不能“刻舟求剑”“夜郎自大”,故步自封,而是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在继承中谋求发展,锐意改革创新,展现出14亿人口大国的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经济与民生,物质与精神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光芒与气度。
二、和谐共生与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新发展理念都崇尚“天人合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纳入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相映成彰,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实现了现代化和新发展理念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的紧密契合关系。西方国家曾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的发展面临着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严重不足等现实困难,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不可能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必须要走超越西方国家以往的现代化模式道路。而绿色发展要求我们积极倡导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仁民而爱物”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高度契合,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方式。
三、和平道路与开放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新发展理念都传承“亲仁善邻”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人民与世界交往讲究的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价值诉求,这明显有别于西方国家所走过的殖民统治、野蛮掠夺的道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恃强凌弱的强盗逻辑,我们庄重地向全世界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我们深刻地领悟到当今全球化时代,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开放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我们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在和平交往、文明交往中求同存异,坚决摒弃一些西方国家坚持的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思维。我们坚定奉行开放战略,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同时更欢迎世界各国“搭便车”,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契合点,要求我们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始终崇尚创新、倡导绿色、厚植开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作者系中共龙岩市委党校教师)